男孩進入青春期後,
隨着身高體重的增加,
即使最温和的男孩,
內心都會有叫板父母的衝動。
“你能拿我怎麼樣?!”
大概是他們遇到親子矛盾後,內心最大的吶喊。
反饋到行動上,
就是沉默、頂嘴、爭執、對罵、對打等等,
至於選擇哪種,
則視早期養育方式、問題本身、孩子情緒、父母溝通方式等不同來決定。
特別對母親,男孩的暴力有時候會更多。
母親在生活中通常比較寵愛孩子,
這讓男孩放鬆的同時,
也會在他們心目中少一份威嚴。
另外,普遍來説,青春期男孩都會比母親長的更高大,
青春期前,他們仰視媽媽,
現在,則是俯視媽媽。
這種視角的變化,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心理優勢,
即,我不再需要依賴你了,
我現在和你是一樣的,
甚至比你更強大。
大部分身材魁梧的成年男性,也並不會對父母無禮,
為什麼青春期男孩就會那麼暴力呢?
這得歸因於青春期男孩體內激素暴漲的緣故。
11歲以後,男孩體內生長激素——睾丸素,成倍增加。
睾丸素是一種男性荷爾蒙,它能促進男孩身體發育,
包括鬍鬚生長、男性體徵形成等;
還能激發男孩的上進心;
讓男孩充滿活力,精力旺盛。
但睾丸素的增加,帶給男孩的也並不全是好處,
當男孩14歲,體內睾丸素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峯時,
男孩會變得易衝動,有攻擊性。
所以,青春期男孩變得煩躁不安、暴力,
並非是他們變壞了,
而是有一定生理原因。
那麼我們該如何“降服”他們的暴力衝動呢?
一,不能以暴易暴孩子暴力,父母就用更大的暴力制服他們,
這種辦法是沒有用的,
反而會傳遞給男孩“暴力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這樣錯誤的觀念。
凡事都靠暴力解決,終有一天,會栽大跟頭。
二,不要激怒青春期男孩1,給孩子自己消化情緒的空間
如果男孩放學回到家,情緒很低落,
父母不要急着盤問或責備,
先接納他的情緒,
可以説“你看上去很不開心,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嗎?”
如果男孩拒絕,就給他空間,讓他自己消化情緒。
有時候孩子也不想發脾氣,
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大孩子,
他也希望表現的更成熟、理智。
如果真的需要幫助,父母前面那句“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嗎?”,也會給孩子指明求助的方向。
2,不要火上澆油
如果紛爭已經發生,
兒子情緒激動,
那麼父母要懂得避開他的鋒芒,先走開冷處理一下。
切忌話趕話,一句都不饒孩子,
最後造成孩子情緒失控,歇斯底里!
很多家長真的看到孩子歇斯底里了,才搖頭走開,
那為什麼不能早點走開呢?
把孩子逼到這份上,真的很傷感情。
當然,冷處理不是不處理,
等雙方冷靜下來,就要談一下這件事,
談的時候,先別談這件事本身,
而要談遇到矛盾怎麼處理,
不把這個問題談到雙方觀點基本一致,
直接談事,很可能還是談崩。
唯有先把處理分歧的態度談妥了,
孩子才知道,同意父母的話,我該怎麼做,不同意,又該怎麼做,完全不需要發脾氣。
3,不要激發、挑釁
與男孩的爭執中,
父母不要説類似:
“你有本事打打看!”
“我看你敢動手!”
這樣的話。
就算是成人間吵架,
有時候都受不了激將法,
更何況是一個青春期孩子。
真的做了什麼過激的行為,
只會導致雙方都後悔。
這種恐嚇、挑釁的話,
對解決問題完全沒有幫助,
只能顯示出父母已經沒有招了。
三,父母最大的底牌是“愛”很多父母很無奈,説我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孩子依然不學好,脾氣越來越差,對父母越來越不尊重!
其實,父母們有沒有想過,
“打”、“罵”都是有極限的,
也就是説只要孩子抗住了最大的風暴,
父母拿他就沒辦法。
非但沒辦法,
“最大的風暴”還傷親情,
讓男孩日漸冷淡、冷漠、冷酷。
有一則寓言故事,很有意思,
説大風和太陽打賭,看誰先取下街上行人的衣服。
於是,大風攥緊拳頭,使出全身力氣開始拼命地吹,希望把行人衣服吹掉。
但結果,行人卻將衣服裹得更緊,有些人還加了件外套。
輪到太陽上場,太陽笑眯眯地看着街上的人們,在陽光的照耀下,人們紛紛敞開衣領,又過了會兒,便有人脱下外套,穿着短袖歡快地走在和煦的陽光下。
這則寓言故事説的就是,
要讓人聽你的,
靠狂風暴雨的打擊是達不到目的的,
唯有温暖人心,
才能達到雙贏的結果。
親子關係裏也是一樣,
大部分時候,孩子從理智上,知道父母説的是對的,但為什麼就不聽呢?
當然有貪圖安逸的原因,
但更多的是因為父母説話的態度。
沒人喜歡被批評、被指揮、被控制,
如果父母能多用些鼓勵、讚揚、欣賞的眼光和語句,
相信很多問題,便不再是問題。
最後,如果男孩和母親耍狠,
父親的表態就很關鍵,
如果父親尊重母親,堅定地站在母親一邊,
嚴肅告訴兒子:任何情況下,不許對媽媽沒禮貌!
那麼,男孩就會感受到家庭中的力量對比,
從此,他會找準自己的位置,
不敢輕易造次。
但如果父親對此是敷衍的、眼開眼閉的、説些不痛不癢的話,或者同情兒子,指責妻子的……
那麼這個孩子就會迷失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
從此更不可收拾。
青春期孩子或許會出現很多以前沒有的狀況,
讓父母們應接不暇,
但父母們也要明白,孩子是第一次經歷青春期,他們自己也正措手不及、慌亂地應對着內心突然而至的激情。
所以,父母和孩子不是敵對的,而應該攜手,一起度過這個有意義的成長時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