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印度一直在加強與中國邊境沿線的基礎設施項目,甚至在敏感的班鑼湖地區也是如此。但是最近,據華僑網報道,印度軍隊主動採取措施緩和中印之間的衝突,但公眾並不買賬。莫迪最終會玩火。
國民情緒是不可逆轉的
在中印兩軍邊境對峙期間,印度軍方宣稱不願小打小鬧,但印度政客和公眾對此仍然“興奮”,這種不平衡的立場主要是基於印度所鼓吹的“民族情緒”。
印度作為一個國家,由於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而產生的民族衝突非常多。在這種背景下,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甚至有意支持和放大這種民族情緒。例如,2019年,印度當局對克什米爾的恐怖襲擊進行了大規模空襲,結果發現印度仍遠遠落後於巴基斯坦。這次行動失敗了,但公眾情緒如此高漲,以至於沒有為此付出代價。
這一邊境對峙也被印度媒體曲解和放大,企圖煽動民族情緒。相反,它是由中國爆發的瘟疫和蝗災等自然災害引發的。莫迪先生現在想要平息邊境問題,但是印度人不會允許這樣做。
中國的硬實力仍有差距
在1962年被打敗之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印度表現得“誠實”,想要做同樣的事情。當時的中國剛剛建國13年,軍事實力還遠遠沒有達到今天的水平。但勇敢的中國軍隊仍在努力驅逐侵犯中國主權的印度軍隊。
由於其薄弱的軍事和工業基礎,印度不惜一切代價成為軍事強國。近年來,印度多次從多個西方國家進口大量先進武器,對外軍費開支一度超過俄羅斯。但考慮到印度的情況,這個南亞巨人的經濟增長在近年來早些時候已經放緩,如果它堅持進口自己的軍事力量,財政部很可能會失敗。正如疫情期間,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醫療條件暴露了印度社會的諸多弱點一樣,在和平的形勢下,與其過度發展軍隊,不如改善經濟和民生。
儘管中國的軍事實力與1962年相比,發生了變化,現在在中印邊界快速支持和供應能力,印度的基礎設施在邊境,第二天在課堂上攤鋪機和湖在中國,這就是為什麼印度的倡議,以温和的姿態,因為政府還隱約意識到兩國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