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地質災害頻發區加強災害監測預警

中國西部地質災害頻發區加強災害監測預警

  舟曲縣自然災害監測與預警指揮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屏。新華社記者 杜哲宇攝

  新華社蘭州8月5日電(記者文靜)每當接到暴雨預警信息,楊更成都會第一時間向村民發佈預警,並隨時監測險情。遇到極端天氣,他需要加倍警醒。

  50歲的楊更成是舟曲縣城關鎮三眼村的村民。他還有一個在大家眼裏更重要的身份——三眼村的預警監測員。

  舟曲縣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這裏是中國滑坡、泥石流頻發區之一。2010年8月8日,一場特大山洪泥石流從縣城北部的三眼峪溝和羅家峪溝裹挾而下,將舟曲縣城大量的房屋摧毀、掩埋,泥石淤塞白龍江。

  正值汛期,楊更成工作十分繁忙。全天候值守待命。走到哪裏,他都揹着監測工作包,裏面裝着手電筒、擴音喇叭和手搖報警器等設備。

  “我的工作主要是及時監測險情並上報,讓防災部門實時瞭解情況,也要在接到險情訊息後,立即通知村民自救。”他説。

  7月18日,舟曲縣出現一次強降雨天氣。提前接到預警後,楊更成通過微信羣向村民發出預警。緊接着,楊更成衝出村值班室,一邊敲響銅鑼,一邊用擴音喇叭大喊預警信息。

  “村委會安裝了四個大喇叭,有突發情況隨時通知,就是害怕大家晚上睡得太深,收不到信息。”他説。

  當晚,他徹夜未眠,在三眼峪溝巡查河道,查探水位,隨時上報險情。“水位一旦上漲,就要向防災部門上報,也要隨時做好組織疏散村民的準備。”他説。

  今年,舟曲縣已組織兩次防災避險實訓演練,並針對每個地質隱患點制定了避險方案。三眼村的避險路線,楊更成了然於胸。

  舟曲縣自然資源局局長馬志文説,舟曲縣地質災害隱患點多、分佈地域廣,且多位於偏遠山區,僅靠政府部門很難完成所有監測任務。因此,當地發動羣眾廣泛參與,羣測羣防成為預防地質災害的重要手段。

  “同時,我們不斷提升技術防禦手段,應對汛期可能發生的災害。”馬志文説。

  在舟曲縣自然災害監測與預警指揮中心,記者看到,巨幅屏幕上顯示着舟曲縣所有鄉村的雨量監測、氣象預警等信息。

  馬志文介紹,舟曲縣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已覆蓋全縣173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地表位移、水位變化、降雨量等情況。每當降雨量達到警戒線,系統會自動報警,負責預警監測的工作人員、基層幹部和預警監測員會在第一時間收到預警短信。

  “下一步將通過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和監測預警等措施,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重點地區防災減災能力,保護羣眾生命安全。”甘肅省環境地質與災害防治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黎志恆説。(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1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西部地質災害頻發區加強災害監測預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