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蘇軾詩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啥?蘇軾在景區中有多大的品牌價值?蘇軾的“朋友圈”是啥樣的?……近日,清華附小2012級4班的一篇微信文章“火”了。這篇名為《當小學生遇見蘇軾》的文章,展示了該班六年級小學生所做的幾份有關蘇軾的小課題報告。
小學生研究蘇軾 完成23份報告
該文章稱,針對蘇軾誕辰980週年清華附小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包括瞭解蘇軾生平、吟誦蘇軾的詩詞、臨摹蘇軾的書法和畫作等,並在老師推薦下觀看了紀錄片《蘇東坡》。
文章介紹,隨着對蘇軾的瞭解越來越多,利用假期時間,學生們進行了蘇軾為主題的小課題研究。他們自願組成小組,確定研究課題,進行小組討論、分工,最終共完成了23份課題研究報告,他們研究主題各有不同:《大數據幫你進一步認識蘇軾》、《蘇軾的旅遊品牌價值》、《今人對蘇軾的評價和蘇軾的影響力》、《唯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蘇軾的朋友圈》、《蘇軾的心情曲線》、《蘇軾vs李白》等。
這些報告雖然不似正規論文前有導語、關鍵詞,後有尾註、參考文獻,但這些文章中大量的圖表、表格以及統計數據,還是能感受到孩子們在十分認真地進行一項“學術活動”。
質疑:小學生搞研究 家長是否參與?
“沒有清華爸爸,小學生還能遇到蘇軾嗎?”清華附小2012級4班的研究走紅網絡後,有網友質疑,孩子們的表現其實是家長的功勞。
家長到底參與了多少?該班數學老師易博介紹,在研究過程中,家長只在一些細節上給予幫助,比如尋找計算軟件,繪製折線統計圖等,剩下的數學分析都是學生自主完成。
學生經過三年的鍛鍊,已經做了十幾次課題研究,掌握了基本的調查方法,現在寫上一篇調查報告已問題不大。他認為,探究式學習讓課程更加嚴謹,鍛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
班主任連潔説,上學期開始,老師便開始指導學生精讀蘇軾詩詞。本學期,學生們綜合各學科知識,並通過查資料、做問卷做了不少關於蘇軾的調查。整個國慶節假期,連潔都在陪孩子們完成調研報告,“在報告成文的過程中,每個文字確實都是孩子們自己一個鍵一個鍵敲出來的。”
三年級就開始做研究 已“習以為常”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表示,該校六年級的小學生們,從三年級開始就已經在進行各種課題研究。“為激發學生積極性,學校提倡老師帶領學生做課題研究”,班主任連潔介紹,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學生們先後做過十幾次課題研究,包括“種子生長日記”、“地鐵霧霾影響”等。
△ 各小組同學將老師們加入微信羣中,展開師生討論。
竇桂梅介紹,課題研究強調學科整合,這就需要老師具備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招聘環節,學校就非常注重老師的綜合素質。組建課題組時,由語文、數學、科學的老師合作,老師為學生尋找有意義的選題,熟練後,再由學生自主選題。
通常,學生初次自主選題,都難以避免“大而空”。因此,老師會先設置七到八個研究方向,再細分下來,就能形成幾十個小課題。接下來,就是查資料、問卷調查、分析、答辯等環節。
專家:小學生做研究不必“高大上”
“推進中小學探究式教育,需要明確探究式學習的目的,重在體驗研究過程本身,也應相信孩子的創新潛力”,教育專家熊丙奇認為,小學生課題研究等探究式教育,在歐美髮達國家的小學教育中十分普遍,主要培養學生的思辨和表達能力。我國近年來也在倡導探究式教育,但真正踐行的學校不多。
熊丙奇指出,探究式學習也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能力,課題應結合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如農村孩子也可以調查研究本村莊有多少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每年能不能見到父母,父母與他們的聯繫方式是什麼,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扶等等。小學生進行的課題研究,不必“高大上”,趕熱點和時髦。
責任編輯:張迪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