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東歐小國白俄羅斯的總統選舉落下帷幕,根據白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統計的數據,現任總統盧卡申科贏得了約80%的選票,而反對派領導人季哈諾夫斯卡婭得票率僅為10%。
由此,盧卡申科以壓倒性的優勢成功贏得了白俄羅斯總統競選,這也是他第六次贏得總統選舉。自1994年當選總統以來,盧卡申科執掌白俄羅斯政壇已經超過20年。而此前呼聲很高的季哈諾夫斯卡婭卻意外敗北,讓西方國家對此次選舉結果產生了極大的質疑。
據悉,在選舉結束後,季哈諾夫斯卡婭已經抵達立陶宛。她第一時間宣佈拒絕承認此次大選結果,並呼籲盧卡申科立即以“和平的方式”移交權力。
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也聚集了大批季哈諾夫斯卡婭的支持者,掀起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行動,並由此引發了嚴重的騷亂,白俄羅斯不得不出動軍警維持社會秩序。明斯克方面的行動,已經驚動了聯合國。8月12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譴責白俄羅斯在大選後,暴力對待示威者。
不僅是聯合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也開始動手了。8月12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捷克總理巴比什會談後表示,美國希望白俄羅斯人民能夠得到他們所要求獲得的自由,並稱將會採取行動制裁白俄羅斯。
蓬佩奧的呼籲,引來了歐洲多個國家的積極響應。德國認為,白俄羅斯鎮壓民眾抗議的行為是“迫害潮”,並譴責針對和平抗議者的暴力行為;立陶宛外交部則稱,白俄羅斯需要重新舉行總統選舉;捷克則希望歐盟對白俄羅斯總統選舉作出反應。
西方陣營之所以公然干涉白俄羅斯選舉,其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季哈諾夫斯卡婭敗選。自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便成為了北約最大的潛在對手,如何遏制俄羅斯的發展成為了北約的頭等大事。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北約積極推進“東擴”戰略。許多之前的蘇聯加盟共和國在北約的威逼利誘下,選擇轉投西方陣營。不過白俄羅斯卻成為了北約東擴路上一塊難啃的骨頭,其始終不願意加入北約,這與盧卡申科對待北約的態度密不可分。
作為蘇聯的一名高官,在蘇聯解體之後,盧卡申科一直對蘇聯抱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也將這份情懷寄託在了蘇聯最大的繼承人俄羅斯身上。加上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在民族、宗教、語言等各個方面,存在許多的共同點,兩國人民具有天然的好感,雙方的關係親如兄弟。所以,西方國家急需一位自己的代言人執掌白俄羅斯政壇,以便瓦解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的關係,達到遏制俄羅斯的目的。
但是隨着盧卡申科的連任,這一計劃也正式宣告破產。在接下來的任期內,盧卡申科將會面臨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壓力。對內,他要想辦法帶領白俄羅斯走出新冠疫情的困境,快速復甦經濟;對外,他要學會如何在俄羅斯與北約的夾縫中求生存。可以説,下一個總統任期是長路漫漫,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