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學原校長、著名經濟學家
馮玉忠教授去世,
終年88歲。
關愛提攜年輕人曾為教師發放蜂王漿
近兩日的遼寧大學校友羣,滿滿的都是對老校長馮玉忠的哀思和懷念。作為與馮校長共事多年的同事,遼寧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劉志超在醫院陪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馮校長不僅僅是我的領導,更是我的恩師。”
時光倒回1984年,年僅33歲的遼寧大學教師劉志超被聘任為遼寧大學校長助理,《中國青年報》當時在顯眼的位置刊登了這則消息。“當時真的是轟動了全國,這預示着我們國家要起用年輕人。而馮校長就是這一政策的支持者和踐行者。”劉志超回憶。馮校長格外關注年輕人的成長,為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年輕幹部。
33歲的年輕人就能當遼寧大學的校長助理,在那時是首例。“這其實是馮校長他們這一代人對年輕人的關愛、期待和提攜。”第二年,劉志超成為遼寧大學副校長。
在學校裏,馮校長是最尊重一線教師的,他認為老師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力量。“我記得有一位老師,因為營養不良、疲勞過度,上課時昏倒在講台上了,馮校長得知後含着眼淚下令,撥專款給教師發蜂王漿。”劉志超回憶在那個年代,大家生活都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馮校長提出給老師發營養補給品,就是尊師重教、關愛一線教師的體現。
重視科研創新曾獎勵科研突出教師住房
劉志超清楚地記得,馮校長提出了“深化改革、強化管理、提高質量、辦出特色”的辦學宗旨。“這些宗旨放在現在也是不過時的。”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他倡導建立了督導制度,“由學校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組成督導團,由督導團的老師去鑑定授課老師講課水平如何。在老師評定職稱時,督導團的意見將起到很大的作用。”督導制度促進了遼寧大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除了從上而下的督導,馮校長還組織發起“最可愛老師”的評選,由學生來評價老師,自下而上地促進老師打磨課程,提高教學水平。
在科研方面,馮校長鼓勵教師搞科研、搞創新。“當時我們生物系有一位老師是研究草坪的,為遼寧生態分佈研究做出了重要成果,馮校長當時就獎勵他一間房,這在計劃經濟福利分房時期是從未有過的。”劉志超説馮校長其實不僅僅是獎勵這位老師,他也是鼓勵所有老師去專心搞科研,能夠不斷創新。而馮校長在接受《文化學刊》記者採訪時也曾認為教育不能忽視創新力的培養。只有有利於開發創新力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模式,具有創新力的人才是真正意義的人才。
寬以待人是他的人格魅力
劉志超説,和馮校長接觸過的人都會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寬以待人、海納百川的胸懷更是讓同事、學生們感動。
劉志超介紹:“曾經有中層幹部在背後調侃他,他其實都知道。但是當這個中層幹部犯錯誤時,主管部門提出嚴重警告處分,但是馮校長卻不同意了。他説‘教育從嚴、處理從寬’。”所以當時給這個老師的處分就降格了。
對別人很寬容,但是對待自己馮校長卻很嚴苛。“有一年他要在家裏接待外賓,但是房子很舊了,學校就説給換個門安裝個馬桶,再刷一下牆。”劉志超説。這本來也是公務需要,但是馮校長馬上把所有費用都交給了學校後勤部門。
多位遼大校友發文追思懷念老校長
一位遼大校友回憶,對馮校長印象最深的是開學典禮時。典禮上馮校長髮言時已近中午,校長上來就説“大家覺得我説的話沒意思、無價值隨時可以離席去食堂吃飯。”校長説完掌聲不斷,無一人退場。他用魅力而不是權力給大家上了生動的第一課。
張錦橋回憶,他在遼大讀書的時候,學校、各系下發的通知,一律不寫“通知”,而是寫“敬告”,用以表明師生之間的平等。
馮校長在晚年接受採訪的時候,依然倡導遠離“暴力語言”。他告訴記者“禁止攀爬”“禁止停車”以及“停水通知”“停電通知”其實不是很恰當。發佈的人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作為現代社會,只有政府有權使用“禁止”,他建議可以用“請勿”“敬告”來代替。
馮玉忠出版著作有《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探討》(獲第二屆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二等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基本問題》(獲首屆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一等獎)、《馮玉忠文集》、《市場·體制與文化》等10部。
發表論文《提高全民族的資產關切度》(獲中國企業未來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觀察形勢與觀察方法》、《價值規律是一個偉大學校》、《產權制度的理論反思再論提高全民族的資產關切度》、《南行憶語》、《市場經濟五大功能》、《市場經濟呼喚“大文化”》《經濟轉軌與文化轉型》等180餘篇,共300萬字。
專著和論文分別在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翻譯出版。鑑於其在學術界的影響,1989年被錄入《當代中國經濟學家》一書,1992年入選《當代中國社會科學家傳》。
來源:遼瀋晚報(lswbwx)記者 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