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4名農民這樣評上正高職稱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綜合

圖為薄永明(左)在大棚裏指導菜農。資料圖片

核心閲讀

正高級農藝師、畜牧師、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日前,浙江4名職業農民憑藉過硬理論知識和豐富生產實踐,獲評正高級職稱。職稱評定激勵職業農民持續提升技能,也為吸引和培養農業人才提供了新路徑。

前不久,由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主持的農業正高級職稱評審會結果出爐,全省109名新晉農業正高級職稱人員中,4名職業農民“榜上有名”。

“土專家”緣何評上正高級職稱?“過硬的農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生產實踐是關鍵。”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人事處處長吳新民説,希望通過職稱評定讓職業農民生活更有奔頭,也為吸引、培養農業人才提供新路徑。

田間地頭練就絕技

皮膚黝黑、身形精瘦,初見薄永明,一眼便瞧得出他經常往田間地頭跑。

他是寧波微萌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專家,這次被評為正高級農藝師。

在農藝業深耕28年,薄永明認為,育種人就是要泡在田裏才能出成績。薄永明的試驗田培育出了優質高產西瓜品種“美都”,憑藉較強的抗病性和耐儲運等特點,已成為農户心中響噹噹的“寧波製造”。這些年,薄永明團隊育成瓜菜新品種74個,其中青菜品種基本實現替代進口,近5年他主持育成的瓜菜新品種已推廣250萬畝以上。

“以前申報農業科研項目時,對申報人有職稱要求,總覺得底氣不足。”薄永明説,如今有了正高級職稱,不僅有助於申報相關課題,更有信心在研發上加大投入,為農民提供更多質優價廉的新品種。

獲評正高級畜牧師的麻劍雄一直致力於培育優質國產長毛兔品種。“這意味着自己有了更大的平台,要為長毛兔產業培育更優質的品種,讓更多農民走上致富路。”麻劍雄説。

此次一同評上的還有温州市神鹿種業有限公司的正高級農藝師婁建英和諸暨綠劍茶業有限公司的正高級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馬亞平。與薄永明和麻劍雄一樣,婁建英也是本科學歷。她深耕蔬菜種子培育工作30餘年,主持選育的雜交一代早春甘藍(俗稱包菜)“爭春”“曉春”品種,成為全國主栽品種。馬亞平是中專學歷,從事茶產業40餘年,一直奔走在茶園、工廠、實驗室和銷售一線。

職稱評定大門敞開

什麼樣的農民才能評上正高級職稱?“這4名職業農民,都是深耕各自領域多年的佼佼者。”吳新民説,在農業正高級職稱資格評審工作中,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與人社部門經過多輪會商,科學確定評審條件和量化標準,突出政治品德和工作實績,激勵基層一線和農業主體,並對每位評審對象按分類評審原則進行量化評分,嚴格把關。

近年來,浙江一直在探索農業農村人才培育,相繼實施鄉村振興領軍人才計劃、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鄉土人才培育計劃等,進一步加大人才對鄉村振興的支撐力度。據瞭解,浙江省現有種養大户、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中,已通過職業技能鑑定的新型職業農民達16萬人。

2017年,浙江提出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關係等制約,將新型職業農民納入農業系列職稱的評審範圍,評審並軌、證書統一,實行“弱化論文、突出技能技術”的申報條件,堅持“差異把握、分類評價”的評審標準,體現“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截至目前,浙江已經評出154名副高級職稱的職業農民。今年3月,浙江又為農民打開了正高級職稱評定的大門,規定除涉農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人員外,職業農民也可參評。

鄉村需要職業農民

職業農民的職稱評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勵更多農民學習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從而推動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前段時間部分地區病蟲害頻發,農民可以就地諮詢相關農民專家。”浙江省農科院科研與合作處處長蔣永清認為,職業農民有機會提升自我,接觸更大、更高的平台,對農業健康發展起着關鍵作用。

“此次為農民評定正高級職稱,打破了唯學歷、唯論文、唯項目的評價體系,讓田間地頭的‘土專家’有了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郭紅東説,在浙江大學,之前已嘗試類似職稱評價體系,一些缺乏學歷、論文和項目支撐的“土專家”,憑藉在行業內的突出表現,也能獲得職稱,還有機會為學生授課。

在吳新民看來,農民也能當“教授”,有利於激發職業農民的創業熱情,激勵他們持續學習。為新型職業農民搭建一個舞台,讓他們有資格申請更好的項目,繼而形成團隊共謀鄉村振興。同時,這也讓大眾看到農民職業的魅力,進而吸引更多人才回到鄉村,更好地解決鄉村振興中的人才短板問題。

職業農民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下一步,浙江省將通過職稱評審向一線傾斜等多種途徑,着力打造引領型、開放式、多元化、可持續的“三農”人才隊伍,為廣大涉農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更好環境。

記者 竇瀚洋

《人民日報》(2020年08月06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