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回鄉的打工仔,作為一個農民的後代,一回鄉就恢復了自己農民的身份。小時候生在農村,後來外出打工十多年,現在終於又回到了原點。
或許從自己的角度來説,可以説説農民的事情。比如生活、家庭、學業、事業等。但自己也明白,真的不瞭解農民。自己回到老家之後,總有格格不入的感覺,讓鄉親們十分不習慣。做事兒沒有深淺,説話不知輕重,簡直就是沒有底線的人。
但我知道我是有底線的,至少我不會刻意的做壞事!而鄉親們做事雖然也簡單,但也有自己的底線。或者説是農民的底線。
農民的底線,其它也很簡單,無非吃穿住行、生老病死。
在農村有一個習慣,喜事不請不到,喪事不請自到。其實,這就是農民的一種底線。想想道理也很簡單,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別人家有了喜事兒,不管是結婚、過壽、生孩子,都要主人知會一聲才能去,如果不請自到,在別人辦喜事兒過程中,並不知道需要不需要你去,甚至願意不願意跟你深交,你的突然出現可能會讓主人不知所措。
而喪事卻不一樣,正值主人家手足無措之際,還主要靠鄉親們的幫襯。其實農村喪事兒,從來都不是主人家自己辦的,全部是鄰居鄉親幫襯着辦的。其實也本是如此,主人正在悲痛之中,早已沒了主意,有人幫忙是最合適不過的。
喜事兒自己主導,喪事兒鄉親主導,這是多少年來的農村的習慣,可以説是農民做人的底線。
農民,最在乎的還是土地。在各家的責任田承包到自己家中的時候,每一家無不是把土地當作最主要的財富。土地到手的時候,往往把土地看得比命還重要。所以不論什麼時候,農村最常見的矛盾,還是土地的糾紛。
今天這家的蔬菜種到了地界上,昨天那家的莊稼種過了界。這個界,往往是在分寸之間。其實,分寸之間,什麼也種不了,什麼也幹不了。但農民對土地的感情太深了,分寸之差的土地,往往引起持久的矛盾衝突。
現在的好了,農民多是以打工為生,而不是以種地為生,所以農民對土地的重視程度大降低。降低不代表拋棄,不代表沒有底線。儘管現在的土地成了農民眼中的雞肋,但農民對土地還是有底線的。不管年齡再大的農民,都不忍心讓土地撂荒。所以常常可以見到白髮蒼蒼的老人,拖着沉重的腳步在田裏勞動。能賺多少錢他們未必看重,他們所看重的是不能把自己的土地撂荒,一定要讓自己的土地種出糧食。其實這就是農民對土地的底線。
不論何處何地,都有不怕事兒大而看熱鬧的人。看熱鬧,是中國人的通病,農民之中最為嚴重。記得前些年,村裏如果有人鬧矛盾而吵架,總會有人不嫌事兒大的,站在跟前看熱鬧,有的人甚至蹲在路邊,作長時間觀戰的準備,像聽戲一樣。觀戰歸觀戰,鄉親們把度掌握得比較好,不論是誰吵架,別人總會先看上一會兒,也就是雙方都消氣兒。
讓子彈飛一會兒!看熱鬧的人羣也過足了戲癮,也摸清了大致的事情起因,於是就有鄉親們站出來勸架,往往也會一鬨而散,事情也就過去了。
不摻和別人的事情,也是農民的底線。
其實也可以説是農民的智慧,有底線的人也就是有法度的人,值得信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