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答疑:冷鏈食品包裝上的新冠病毒從哪來?

專家答疑:冷鏈食品包裝上的新冠病毒從哪來?

11 月 9 日,國務院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通知。通知從口岸查驗、交通運輸、掏箱入庫、批發零售等環節,要求進口冷鏈食品首次與我境內人員接觸前實施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

而就在兩天前,山東省德州市剛剛通報,經天津市從境外進口的冷凍食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11 月 8 日,從天津市防控指揮部獲悉,經排查,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海聯冷庫一份環境樣本新冠病毒檢測陽性,一名裝卸工人核酸檢測陽性,確診新冠。

據瞭解,本批出現陽性的凍豬肘來自德國不來梅港,於 10 月 19 日零時 45 分到天津港太平洋碼頭停靠,11 月 4 日 0 時 37 分,該批貨物提離天津港太平洋碼頭公司,於 11 時 30 分運輸到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內天津市海聯冷鏈有限公司,並開箱將 2020 件該批貨物紙箱卸載冷庫貯存。

11 月 5 日 12 時 30 分,該批共計 28.1 噸貨物全部裝載到集裝箱,由北京三川金舟貿易有限公司安排車輛運往山東德州。

此外,11 月 7 日,太原市在對進口冷鏈食品抽樣檢測中,也發現 1 份從天津港銷往太原市的印度產冷凍帶魚外包裝箱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對話

針對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屢次出現新冠病毒的情況,北京商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玉鳴,就相關安全問題與風險防範答疑解惑。

北京商報:多地冷鏈食品外包裝呈陽性意味着什麼?

秦玉鳴:就目前發現的情況來看,説明新冠肺炎病毒在低温的環境下,可在外包裝存活較長時間,但是具體感染源頭以及可存活多長時間等問題,還有待繼續查證。

北京商報:冷鏈食品外包裝上的新冠病毒可能是怎麼來的?

秦玉鳴:由於進口冷凍食品從國外進入國內鏈條較長,且涉及環節以及操作主體較多,因此很難判斷具體病毒是從何而來或者判斷是在哪個環節被污染。一方面,目前國外部分地區疫情仍較為嚴重,會存在源頭污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鏈條操作的過程中,也會存在被過程環境或操作人員污染的風險。此問題還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分析,待了解病毒特性後,再確定具體有可能的污染環節。

北京商報:冷鏈食品外包裝上的新冠病毒是否傳人?

秦玉鳴:前期青島政府在發佈會上曾表示,已經找到新冠病毒從物傳人的證據鏈,但是目前並未有因食用食品而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

北京商報:冷凍食品外包裝上的病毒是否可控?應該如何防範?

秦玉鳴:目前來看,海關和其他有關部門都已經部署了嚴格的查驗、消毒以及管控手段。同時着眼於整個冷鏈物流,全行業也在關注病毒消殺等環節,尤其針對進口食品。有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以及企業目前也在積極完善冷鏈物流環節病毒消殺的相關操作以及制定相關標準。目前所暴露出來的問題貨品,佔整體貨品的比重相當小,因此對於民眾來説,不用過分緊張。在現階段,建議大家還是要做好日常防範,對於購買的生鮮冷凍食品,到家後可優先對於外包裝進行清洗滅菌,並及時清潔雙手,未清潔的雙手避免直接碰觸眼、口、鼻等部位。在食用的過程中,建議儘量烹飪煮熟後再進行食用。

北京市疾控建議

■到正規的超市或市場選購生鮮產品,選購時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選冷凍冰鮮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同時,正確佩戴口罩。

■清洗加工時保持廚房和用具的衞生清潔,處理食材前要洗手。

做到生熟分開,處理冷凍冰鮮食品所用的容器(盆)、刀具和砧板等器具應單獨放置,要及時清洗、消毒,避免與處理直接入口食物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烹調食用冷凍冰鮮食品時,加工烹調海鮮應做到燒熟煮透。燒熟煮透的一般原則是開鍋後再保持 10-15 分鐘。

■儘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醃後直接食用海鮮。

兩人及以上共同就餐時,要記得使用公筷、公勺,減少交叉感染,降低傳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劉迪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北京商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5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答疑:冷鏈食品包裝上的新冠病毒從哪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