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時,迎接的隊伍中總有一位身着軍裝、兩鬢蒼白的老人。他挺直腰桿,目視前方,抬起右臂敬一個標準的軍禮……
“只要聽説兄弟們回來了,我都要去接他們。想再看看戰友,告訴兄弟們‘他們的血沒有白流’!”90歲的志願軍老兵李維波説。
幾天前,李維波再次拿出那套珍藏已久的老式軍裝,小心翼翼地掛上軍功章,整平後放進衣櫃,等着迎接今年的第九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時穿上它。
9月13日,志願軍老兵李維波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參加活動。
“昨天的事情我都忘了,但是70多年前的事情我忘不了。”李維波説。
1950年10月,李維波從東北軍政大學提前畢業,被分配到志願軍高射炮兵第504團學習蘇式高射炮。後又被分配到駐吉林省輯安縣(現集安)解放村志願軍高射炮兵第501團二連,負責保衞中朝通道輯安鴨綠江橋和朝鮮滿浦。
為了保衞輯安鴨綠江橋,李維波從分到高射炮兵第 501 團二連的那天起,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將近三年時間裏,他幾乎沒離開過自己的炮位。“無論冬夏,晚上都睡在炮位旁邊。最遠就是到炊事班打飯、打菜,距離炮位也不過200米。”
戰場艱苦,陪李維波捱過那段日子的,是一個個難忘的戰友。“凍腳不?涼不涼?”當時冬天氣温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班長經常這樣小聲問李維波,怕他凍壞了。班長看李維波在炮位上一坐就是兩個小時,就跑去苞米地裏,用撿來的苞米皮做了一個小坐墊給他。
今天,已是耄耋老人的李維波回憶起班長用苞米皮做的小坐墊時仍滿臉幸福。
可是,自從回國之後,李維波就再也沒有見過班長。“我回來了,可我的戰友,有的再也回不來了……”每每想起這些,李維波的眼圈就紅了。
2014年,第一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得知這一消息的李維波激動不已。“60多年過去了,戰友們終於回家了。”
那天早上5點,天剛微亮,李維波就穿好軍裝,獨自一人來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靜靜等待。
當載着棺槨的車隊駛近陵園門口時,李維波摘掉軍帽,挺直腰桿,對着車隊緩緩抬起右臂敬了一個標準軍禮,直到最後一輛禮車遠去。那一刻,他彷彿又看見一個個熟悉的面龐:他們戴着紅花,穿着軍裝……
“雖然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但我知道,你們都是我的戰友、親人,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你們!”李維波嗓音嘶啞,喃喃説道。
從那時起,李維波每年都會穿上那件珍藏的軍裝,來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迎接那些闊別祖國多年的戰友。“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祖國的懷念,親人的懷念,終於實現了。”李維波一字一頓,哽咽地説。
“我忘不了那段烽煙歲月,更忘不了獻出生命的戰友。”李維波説,他要替那些在戰場上犧牲的戰友盡責,把他們的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抗美援朝勝利的偉大意義與和平的來之不易。
每年清明節前後,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他總是身穿整潔軍裝,胸前戴滿紀念章,不辭辛苦地為前來參觀的人們做免費講解,講述抗美援朝這段歷史,講述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如何在嚴酷的戰場環境中奮勇殺敵……
“到這兒來講解,既是想告訴大家志願軍戰友的英勇事蹟,也是想陪一陪那些還沒有找到家人的無名烈士,告訴他們,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也是我們的親人,我們會永遠想念他們。”李維波説。
(原標題:志願軍老兵等候60多年,只為再看兄弟們一眼)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流程編輯:TF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