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書”劉洪俊:發展觀光農業引領黃河灘區羣眾致富
從40多年前遠赴沂蒙山區從軍,到迴歸家鄉渤海革命老區;從1995年至今幹了近30年的村支書,到2003年起連續五屆當選濱城區人大代表;從退役後的年輕小夥兒到今天年過花甲,他帶領鄉親從無到有探索種植“上梨下莓”立體式休閒觀光農業,打造沿黃農業旅遊特色村,他被評為濱州市“鄉村之星”,他就是劉洪俊,濱城區梁才街道張王莊村黨支部書記,一位在鄉村振興“新戰場”無私奉獻的“兵支書”。
五年兵一生情回鄉當了27年村支書
“我在沂蒙山區當了五年兵,這五年對我一生影響深遠,為人處事我都會以一個軍人一個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今年6月20日,在“鄉村振興 山東兵支書在行動”主題宣傳活動暨創業指導示範培訓啓動儀式上見到了劉洪俊。1961年出生的劉洪俊身板兒倍直,敬完禮後,他代表村子上台領取了“山東省家庭農場協會示範基地”牌匾。
從1995年任黨支部書記至今,劉洪俊在鄉村振興帶頭致富的路上已經奔波了27年。“剛開始乾的時候,村子及周邊的基礎設施很不好,什麼也沒有,道路都不行,因為村子屬於黃河灘區,村子怎麼發展還沒有什麼規劃。”劉洪俊介紹,因為黃河灘區受黃河行洪防汛等政策要求,在土地上做文章很難,發展設施農業受限。
如何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劉洪俊思考了很久,外出學習考察,回村徵求意見,最終在1998年,他帶領鄉親探索發展“上梨下莓”立體式休閒觀光農業,開局就是600餘畝,這一嘗試,沒想到成了,黃金梨和草莓採摘成為當地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支點。嚐到甜頭後,劉洪俊對村子發展有了信心,也有了更大的魄力。2012年,他又帶領村民新建草莓採摘大棚9個,羣眾增收顯著。2013年,組織村“兩委”班子籌資14萬元,新開墾荒地130餘畝,並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櫻桃、葡萄等水果採摘。
近年來,劉洪俊帶領全村人立足沿黃優勢,打造沿黃農業旅遊特色村。2015年,投資60餘萬元,規劃建設蘋果採摘園150畝,栽植煙富201蘋果樹苗8000餘棵,新建高標準草莓大棚一個;2022年4月份,結合黃河灘區大棚整改提升工程,協調資金對9個大棚進行整體改造加固提升。
計劃把村子打造成3A級旅遊景點
除了帶頭致富發展經濟,劉洪俊還通過村“兩委”加強對羣眾的政策宣傳和思想教育,倡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樹立勤勞致富的思想導向。
隨着村居集體經濟收入的逐年增加,劉洪俊帶領村“兩委”着手提升村容村貌,帶給村民更多獲得感。2013年投資15萬元,新建辦公場所、圖書室及健身廣場。2014年張王莊村被列入全區第二批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居,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及“第一書記”的幫扶協調,投資44.8萬元,重修寬4米的柏油路1600米;投資40萬元,硬化村內街巷2700米;投資20萬元,修建排水設施3300米;建設村居綠化工程,栽植柿子樹700餘棵,實現當年結果。此外,新建700米混凝土道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容村貌逐步提升。
在劉洪俊的帶領下,張王莊村2021年村集體收入突破10萬元,居民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村子先後被評為“山東省旅遊特色村”“山東省生態文明村”。
作為基層人大代表,劉洪俊提過很多建議,尤其是推動沿黃髮展方面的建議,很多得到落實。“20年前沿黃基礎建設很薄弱,現在逐步完善了。之前村子發展相對還是比較分散,我一直建議要有個統一規劃,現在街道也開始進行“一村一品”統一規劃。原先是空殼村,什麼都沒有,現在有十幾萬元的集體收入了……”劉洪俊對村子的未來充滿信心。
生態美,百姓富。村子一步步變化,老百姓看在眼裏,甜在心底。以前村路都不通,現在村子的基礎設施都很好,居住環境越來越漂亮。
“下一步,我們計劃把村子打造成3A級旅遊景點,優化完善觀光農業,同時開發民宿。”劉洪俊説,前期村子做了大量工作,基礎還是不錯的。現在在街道的統一規劃下,遊客服務中心正在完善,他相信村子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蜿蜒黃河的滋養下,張王莊這個位於黃河灘區的小村綠意盎然,生機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