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傳《做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
我從記事起便很喜歡看書,但那時候能看的書特別少,好在爺爺當時在報社工作,家裏總有看不完的,各種各樣的報紙。
那時候年紀還小,有些字還認不太清,但依然可以捧着報紙看得津津有味。可能當時的我,真正喜歡的並不是看報紙,而是捧着報紙閲讀的感覺吧。
畢竟內容是看不懂的,只是喜歡閲讀而已。
印象中我第一次接觸三毛的作品,是在十三歲,當時我被一本名叫《撒哈拉的故事》的書深深吸引。還一直想着,如果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世界的某個地方流浪。
那本書不是我的,是從堂姐家進來的,後來放暑假弄丟了,為此難過了很久很久。但從那以後,這本書就刻在了我的腦海裏,長大以後我買了三毛全部的作品集,對於三毛的愛,越發深刻了。
我常常會思考一個問題,那些過得好的女孩子,都有怎樣的共同點?為什麼三毛會説,自己雖然活了一世,卻比別人十世還要多?
隨着年紀的增長和閲歷的加深,我漸漸找到了答案:那些命好的女孩子,真正過得好的女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喜歡讀書。
因為讀書,讀的不僅是書本的故事,更是一種脱離低級趣味的生活方式。
年少時看過的那些書,具體的故事情節已經不記得了,但是長大後我慢慢發現,在我逐年成長的這些年,那些看過的書,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的愛情觀、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我變得堅強、獨立、勇敢、有主見,我笨拙地掀開世界的窗簾,不斷地思考、探索和追尋,不僅發現了很多新奇的東西,漸漸健全了人格,還對於生命、人生和人性的理解更加的深刻。
即便我沒有活成書中那些光芒四射的女主角,依然能在自己熱愛的一方天地裏,活得神采奕奕。那些我曾經看過的人物角色,足以影響我的一生。
就像三毛的父親曾經問三毛:“你這麼啃書啃書啃書,將來到底要做什麼?不如去學一技之長的好。”
三毛當時並沒有直接回答父親的問題,因為讀書之於她的意義和影響,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説得清的,但是當後來的某一天,她去了國外,忽然醒悟了過來,她感慨道:
“在一次一次的頓悟裏,那沉重的大書架,不知不覺化作了我的靈魂和思想,我突然發覺,書籍已經深深根植在我的身體裏,是否有書本帶在身邊,已經不重要了。”
你看,這就是讀書真正的意義,讀書不能給我們帶來真的財富,才是讀書的過程,就是人格和思想形成的過程,當那些書本和我們的靈魂融入一體的時候,你會變得從容、優雅和沉穩。
到那時候,不必再問,讀書的意義早已瞭然於心。
三毛結婚以後,家裏不過只有一千六百多本書,但是那些她看過的書,全都變成了她後來的為人處世。
她謙遜善良,熱情勇敢,有着極高的情商,對於愛情、婚姻和生活,有着自己獨到的心得。再後來的日子裏,無論遇到多大的難題,都不會不知所措。
因為在日復一日的歲月裏,書本早已開拓了她的眼界,增長了她的見識,擴大了她的格局。一個心有乾坤的人,即便身處鬧市,依然可以活得繪聲繪色。
不會因為一些挫折和難題而煩惱憂心,而是看得更遠,想得更寬,心態更積極,有着更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命好的女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熱愛讀書。換個角度來説,一個女人真正變得命好,是從“讀書”二字開始的,可為什麼如此簡單的道理,卻有很多人做不到呢?
實際上,很多人做不到,並不是因為不想讀書,不喜歡讀書,而是不知道讀什麼,不知道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培養一個終生收益的好習慣。
畢竟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人心容易變得浮躁,我們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要忙,很難靜下心來,好好讀一本書,好好做一件事,好好思考一個問題。
但其實,讀書的習慣是需要慢慢養成的,只要我們已經開始,並且長期堅持下去,慢慢地,就會變成一種生活中必需品。
就像嗜書如命的楊絳先生,會強迫自己變得自律,會將自己每天要讀的書,列到書單裏,有計劃的去做這件事。養成習慣以後就會覺得,一天不讀書,一天就白活了。
不讀書的日子,對於楊絳先生來説,就如白開水一般了無生趣,索然無味。她一生都在做學問,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女先生之一,而她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和其熱愛讀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
讀書,不能給人帶來直接的物質財富,不會直接讓你揚名立萬,但是讀書會將你帶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讓你對生命有更深的認識和解讀,從而更好,更通透地去生活。這種精神財富,千金不換。
讀書能帶給我們的具體的影響,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説清的,但當我們真的去讀了,就會進入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當我們的眼界變寬了,思維開闊了,格局變大了,就會漸漸知道,原來人生並沒有那麼難,原來我們的人生,可以活得如此精彩。
喜歡讀書的人,從一開始就贏了。
因為你不只是在看一本書的內容,而是和更高層次的思想和靈魂深度溝通,越是交流,你所處的世界就越是開闊,雙腳不能到達的地方,書本能。
希望我們變得命好,更希望我們,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
今日話題:
你們覺得三毛身上,最吸引人的是哪一點?
讀書能給人帶來哪些改變?
來留言聊聊你的感悟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