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殖民印度兩百年,為何印度對英國更多的是感激,而不是痛恨?
對於侵略者,幾乎每個國家都是深惡痛絕,但有個國家卻對曾經的侵略者英國不那麼痛恨,甚至有的還有那麼一絲感激,這個國家就是我國的鄰居之一印度。
翻閲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印度最早被殖民統治,還要追溯到17世紀,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殖民者並非是英國,而是早期的海上霸主葡萄牙與荷蘭。
直到18世紀之時,英國藉助工業革命之勢崛起,此後萌生了吞併世界的野心,而對於印度這個西方人眼中一直的寶地,它自然是不會放過。當時的葡萄牙與荷蘭都已經衰弱,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法國,但法國顯然不是當時如日中天的英國的對手,在經歷了一番權力角逐後,英國取得了在印度的掌控權,此後一統治就是二百年光景。
其實在此之間,印度人也從未放棄過對英國人的反抗,比如1857年曾在章西女王領導下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不過這場起義雖聲勢浩大,但結果卻事與願違,這場長達兩年的反抗鬥爭最終以失利收尾。而英國在吃了這次虧之後,廢除了印度公司,再次加強了對印度地區的直接管轄。此後,印度雖小爭端不斷,但顯然都是無濟於事,直到二戰後,英國在實力下降嚴重,無力東顧印度之時,印度這才乘機得以實現國家獨立。
而從上文這段印度屈辱歷史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信息——印度被英國佔領時間很久,還有就是曾經多次起義反抗過。這兩個信息相當明確的告訴我們,印度對英國統治是有不滿的,所以按道理來説,他們對英國人應該會是恨之入骨,那到底是出於何種原因讓印度人後來對英國會更多是令人咋舌的感激之情呢?
其實總的來説,這是因為在英國人離開了印度之後,印度人才發現,英國在這將近200年的時間裏雖然使用殘酷的殖民統治壓迫過印度人,但凡事都有個利弊,英國的統治對印度還是有不小的好處的——慢慢的,印度也在一直蜕變發展,英國在帶來災難的同時,帶來了統一,更帶來了先進的文明與認知,我們用一個常見名詞概括,那就是近代化。
國家統一
印度地域遼闊,而且人口眾多,但是在歷史上的印度很多時期都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雖然在古代印度有時也會出現一個實力比較強大的邦國,或者領土面積比較廣闊的王國,就像是我國的統一王朝一樣。不過和我國的封建王朝比起來,印度的這些王國、邦國普遍存在的時間比較短,根本無法維持。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印度的經濟模式和民族文化,古代印度一直處於自然經濟狀態中,經濟發展相當緩慢,而且民族文化太過於複雜,多元化問題十分嚴重,這就導致了印度國內不同的地方交流都成了問題,地方與地方之間相互獨立。
而加上印度歷史上一直缺乏像我國曆史上那樣一個良好的集權體系,所以導致當年在印度的領土上同一時期出現的政權也很多。而在英國人來到印度之後,英國人也正是利用了印度國內分裂的事實,才將印度給逐個擊破,最終完全佔領。
在英國將印度整體佔領之後,曾經為了方便管理,他們統一了印度人的思想,加強了其文化認同感,幫他們造就了一個整體觀念,也模擬出了一個印度國家版圖原型。雖然當年英國本質目的是為了統治便利,但是卻間接加強了印度的統一觀念。其實若不是英國的殖民統治,印度可能無法完成“國家統一”。換句話説,就算是發展到今天,沒英國的無意推動,印度即便實現獨立,也有可能像以前那樣是四分五裂的。
先進文明
英國之所以殖民擴張,一個原因是因為工業革命後,國內生產資料需求過於旺盛了,而在變成英國的殖民地之後,印度慢慢不再是單純的作為英國廉價的原料輸出地,而是變成了英國資本家的資本輸出地——英國的那些先進產品和技術開始大量輸入到印度,這在給英國資本家帶來方便的同時,也讓之前體系全方位非落後的印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這種全方位改變,最為直觀的表現在我們肉眼可見的建築和工業之上。先説建築,也可以説是基礎設施,在早前印度其實根本沒有鐵路、港口醫院、學校,甚至是警察局,但在英國人來到印度之後,這些建築先後都被慢慢的修建。而這些的存在,説明了印度的醫療制度、警察制度等等一系列社會保障體系都已經有了大致的規模。
接着是工業,當時經歷工業革命不久後的英國,帶來自己印度殖民地的都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工業流程與儀器,雖然當時英國人將其帶來印度的目的除了方便發展經濟,還有出於先進工業國家向落後農耕國家的炫耀,但即便是這樣,印度的工業能夠成為一套完整體系依舊是離不開英國,雖然當初的英國並不是出於所謂的好心。而得益於這個英國幫助所建立的工業體系,印度如今的紡織業與精密儀器才能夠如此之出色。
二、説完了最為直觀的表現,我們再來講講深層面的,深層面的文明自然是體現在政治體系之上。如今的印度在政體之上是一個聯邦制共和國,政治制度是為議會民主制,而不管是聯邦,還是議會都是原本英國那套。雖然説這是曾經英國人為了方便自己殖民統治而做的,但是,這些確實在當時極大的推動了印度的文明近代化進程。
總結
總的來説,雖然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了200年時間,但是在英國的無意幫助之下,印度這個多民族國家居然相對簡單的實現了統一,而印度帶來的近代文明化(包括近代基礎設施、近代制度)更是讓印度受益匪淺。
而由於印度的近代化是英式的近代化,這種大環境下所選拔出來的印度領導階層自然也是更加看好英國,或者説對英國有認同感,畢竟沒有英國的體系,或許就沒有他們的今天。英國為印度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框架,作為印度的主體領導階層又是認同英國,所以印度對英國更多是感激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