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兩會熱議——
“雙減”如何減出實效
備受關注的“雙減”作為改善民生的硬核任務之一,被寫入天津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連日來,關於“雙減”工作如何真正減出實效的話題,成為天津兩會會場內外熱議的焦點。
天津市市長廖國勳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談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提出要“鞏固‘雙減’成果,豐富學校課後服務內容,關愛青少年身心健康”。天津市人大代表、河西區平山道小學校長韓洪濤提筆在這句話下做了標記,並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建議,包括健全機制、創新形式、加強督導等。
“‘雙減’政策要持續推進,須建立長效機制。”從教28年的韓洪濤一直在基礎教育一線推動“雙減”工作紮實落地,他更關注這項政策如何能持續見效,真正做到學校盡心、教師用心、學生開心、家長放心、社會安心。
這次他的建議重點關注“減輕教師負擔,加強機制保障”。作為教育專家,他很清楚,教師是落實“雙減”的主力軍,“‘雙減’執行得好不好,先要回答教師‘想不想、要不要、好不好’的問題”。
一個現實情況是,“雙減”實施後,一線教師的工作時長和壓力都增加了。韓洪濤調研發現,很多教師家庭面臨不少生活難題,比如早上7點到校,下午6點半下班,回家後再買菜做飯,還要備課、批改作業……為此,他所在的平山道小學向教師推出“平價放心菜”服務,讓教師可以低價在學校訂飯帶回家,特別受教師歡迎。
他建議相關部門創新機制,通過細節關懷保障教師工作積極性,切實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在破解教師羣體“時間管理荒”方面,他建議各學校優化編排,鼓勵教師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教研;構建市級課後服務智慧平台,減輕教師統計學生申報、變更等壓力;探索彈性工作機制,並適度將課後服務的收費用於保障班主任彈性工作機制的實施;關注教師心理減壓等。
在走訪10多所中小學校和多個校外培訓機構後,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師傅鋼發現,“雙減”政策實施後,圍繞減負後學生的時間如何利用這一問題,學校和家長產生了一些新的困惑。
他發現,目前許多學校的做法是開展興趣特長類的文體活動,而很多學科類教育機構轉型非學科類教育機構後,臨時“嫁接”成音體美等藝術教育機構,出現音體美教育亂象。
傅剛分析,亂象背後是目前非學科類師資缺乏、無統一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場地、器材受限等諸多問題。“很多校外機構都無法保證體育美育教師持證上崗。”傅剛説,一些培訓機構聘請沒有教師資質的大學生擔任教師,“還有的在老年大學學了幾天就來教課”。
對此,他建議加強對學校體育美育改革發展總體謀劃,建立體育美育科學合理評價體系;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引導鼓勵周邊學校、社區、設施、場館共享,建立體育美育薄弱學校幫扶機制,如教師輪崗制等;學校可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體育美育類優秀的民非企業提供師資教學服務;加強校外非學科機構管理力度,建立校外體育美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完善校外非學科教育監管機制。
“‘雙減’背後其實還有‘雙增’,要減負增效。”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靜認為,貫徹落實好“雙減”政策需要不斷實踐探索和完善,要經歷學校、學生和家長互相磨合的過程,“經過一個學期,我們看到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發生的明顯變化,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在與許多學生家長的訪談調研中,楊靜發現,很多家長的焦慮不減。有的家長提出,學校存在“只減作業數量、不增作業質量”的問題,即作業設計的質量還不高,針對性還不夠強。此外,全市不同區、不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課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差異較大。有的學校缺少明確的課後服務實施方案,課後服務的吸引力較弱,缺少與學生家長的有效溝通,家長認可度偏低。
“過多的學業負擔減下去了,可教學質量沒有提升,這是很多家長焦慮的問題,也是給孩子報名校外培訓機構的主要原因之一。”楊靜説。
當然,一些學校在加強課後服務工作方面探索了不錯的經驗。作為校長,韓洪濤一直重視作業的育人價值,他提出“安全第一、作業優先、興趣為本、活動育人”的理念,即優先輔導學生在校內完成作業,並開展答疑解惑、個性指導,同時為學生創造自主規劃、自主選擇、自主決策、自主評價的機會,提升作業質量與效率。
楊靜建議在全市範圍內加強校際交流,通過經驗分享提升全市課後服務的整體水平;同時學校要與學生家長建立有效的溝通,廣泛徵求家長對於課後服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她表示,“雙減”後學校的責任更重了,學校的課後服務要以更優的質量吸引學生,才能讓家長放心,更積極與學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