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要方法對頭,孩子都是好孩子。
讓父母比較後悔的是,他們以愛的名義,用錯的方法去過多的控制孩子,監管孩子。孩子依靠父母的“外在控制”長大,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也無法擁有責任心。等孩子長大了以後,父母發現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才後悔莫及。
到那個時候,過度自責和懊惱又有什麼用呢?我們需要沉下心,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從現在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
父母不但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愛孩子。
然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最容易走的彎路是過度控制孩子,強迫孩子做他不情願的事,並對其指責、批判,讓孩子無自尊可言。
嚴格控制是家長以自身的意願來要求孩子,並沒有考慮孩子自身的訴求。無論孩子是否同意,父母總是用一種強硬的手段讓孩子屈服,就範。
一個長期在被壓迫、被管控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心裏是扭曲的,壓抑的。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父母對孩子過度控制產生的負面影響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孩子缺乏責任感——反正是你讓我這樣做的,做不好也不怨我
許多時候,不是孩子不願意去做,而是父母逼着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即使孩子做錯了也毫無虧欠之言,因為他認為這是父母的願望,不是自己的願望,自己做錯了,也應該得到原諒,因為自己是被迫的。
一個在父母控制下去完成某一項任務的孩子,本身對這項任務有牴觸,因為他從內心裏面抵制父母,而又礙於自己力量弱小抵抗不了父母,只有敵視這項任務。帶着一種敵意對抗一種任務,又不得不屈服,試想一下,內心是多麼的掙扎和矛盾呀。
在這種情況下,想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很難!因為一個人的責任心是建立在自願去做某件事,並願意為此承擔後果的基礎上。
想讓孩子有責任心,必須尊重孩子的決定,理解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行動,讓孩子自願形成價值感和責任心。
【2】親子關係疏遠——控制與被控制者之間很難有温情流動
閉上眼睛想一下自己,如果我們每天被上司控制着、監視着去做某一項工作,我們內心裏面是不是更不願意去做呢?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想得到別人的唆使,得到別人的監視,因為唆使和監視本身就是一種不尊重,而不尊重感,讓我們沒有辦法投入100%的熱情去工作。
同樣,如果一個孩子成年累月的受到父母的管控,不能夠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能夠得到最基礎的情感需求,他從內心裏面是多麼抵抗自己的父母呀!
越抵抗關係越疏遠,越疏遠遠越陌生,最後親子關係成了沒有任何温情的管控關係。
【3】孩子自卑順從——孩子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缺乏主見
對孩子過度管制還會讓孩子膽小怕事沒有擔當,並且缺乏主見,一味的依附別人或者是討好別人。
小時候,他們習慣了看父母的臉色做事,長大以後進入社會,也會習慣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工作中就會表現的唯唯諾諾,沒有主心骨,甚至和別人交談,都不敢正視別人的眼睛。
這樣的孩子成家以後也會缺乏安全感,要麼過度的依賴愛人,要麼常常懷疑自己的愛人,整天生活在惴惴不安中。
這樣的人一輩子感覺不到什麼是真愛,也不曾感覺到被愛的感覺,很難獲得幸福感。
心靈感悟:
先有關係,再有教育。
如果親子關係不穩固,沒有建立在信任、接納和無條件的愛的基礎上,很難健康發展。
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投射”,指一種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意為人會把自己具備但不能接納的情緒、特徵等歸因、轉移到他人的身上。
控制孩子的父母,本身缺乏一種安全感。父母會把這種安全感投射到孩子身上,認為孩子不按自己的方法做是不安全的。為此,會打着“為孩子好”的旗號掌控孩子,強迫孩子。
教育的本質是一種自省,亦是一種自我修行的過程。教育不應該只對準孩子,而應該先糾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