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進入熱武器時代,戰爭的模式也在悄然發生着改變。曾經只能靠着射程一般的大炮實現遠距離射擊,如今卻能用一枚導彈攻擊千里之外的敵人。曾經一艘軍船能待在上百士兵就已是不錯,如今卻有着航母拉着好幾千人移動,艦上還能帶着那麼多裝備。雖然航母的概念從一站時期就有了,但真正能將其發揚光大還得從二戰説起。發展至今,可謂是各國都想着能有美國海軍那般作用十幾艘核動力航母“稱霸”世界。但現實和理想之間往往都有着差距,如今全球也不過20來艘航母,我國曆經這麼久也才2艘航母而已。不過回顧歷史的話,這中間就有個問題説不通了,為何二戰時期的美國足足有150艘航母,連日本也有29艘航母之多呢?
既然是糾於歷史,我們就還是得從歷史的角度出發。確實在二戰時期,乃至二戰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全球航母的數量都是非常多的,最誇張的就是美國,在役航母航母數量達到了150艘之多,顯然是無法想象的。而且當時的航母國家,可不局陷入如今這般稀少,當時除開美英法這樣的強國外,荷蘭、阿根廷等國都是妥妥的航母國家,就連加拿大海軍在二戰結束後十多年都還有着5艘航母在役。照着這樣的數據來看,在當時航母或許也就像大型船隻一樣,多國都可以擁有。那怎麼到了如今,理應發展越來越好的時候,航母國家越來越少了呢?
其實關鍵就在於那所謂的“大型船隻”一詞,因為經過各國海軍這麼多年的發展之後,對於航母也就有了不一樣的定義。在二戰剛結束的時候,有些航母雖然有着航母之名,卻實則可能是戰列艦、巡洋艦,甚至還有些航母的原型是艘郵輪或者運煤船也説不一定。當初我國的“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也就是商船改造而來的。所以,不誇張的講,當時一個國家想要實現航母夢,只要資金到位,然後再找一艘大型艦艇都能實現。要是私人有錢人也能這麼幹。
顯然,如此如此簡單就能造出的航母,戰鬥力不是無法與如今的航母相提並論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的大。就以美國航母為例,雖然如今只有十來艘,新型航母建造也需要較長的時間,但是論級別簡直甩開二戰時期的航母幾百條街。據悉,二戰前美海軍只有7艘航母,但是自從其加入二戰後,那航母的服役速度比之前中國海軍的“下餃子”速度都要快上好幾倍。17艘埃塞克斯級艦隊級航母就跟玩兒似的就造出來了,124艘護航航母也是輕輕鬆鬆,還仗着數量多送了英國海軍38艘,簡直不要太任性。這才有了累計的150多艘航母。當時的日本就更別提了,航母噸位不過才3.5萬噸。加之戰前就已經有了“航母預備艦”的打算,這才滿足了29艘航母的條件。
所以,綜上所述,全球航母數量的下降不是在於各國海軍的後退,而是對於航母的定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大到艦載機、雷達、導彈,小到甲板的航材,螺絲釘的選擇都得一再謹慎。所以,如今能夠擁有航母,且還都是靠自己建造出來航母,才能算得上航母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