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 “櫥窗” “大巴扎”……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進博會,但幾乎所有人公認的是,它是一個互利共贏的平台。作為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這裏讓“中國機遇”邂逅“世界機遇”,也讓一些參展商完成從“青銅”到“王者”的華麗轉身。他們的外國朋友們紛紛表示“實名羨慕”。記者帶你一起分享這些外國參展商的“進博故事”。
一入進博成“網紅”
新華社記者 王秋韻 攝
“終於有場合要打領帶了。”4日,準備出席第三屆進博會開幕式的以色列人伊萬在朋友圈寫道,這是他自疫情暴發以來出席的為數不多的隆重場合,特意穿了三件套的羊毛西裝。
去年,伊萬所在的以色列科技企業沃特金首次參加進博會,展示了從空氣中吸取水分、並轉換成清潔飲用水的“空氣制水機”技術。在博覽會開始前,他還曾一度主動邀請媒體採訪他,但幾天後,進博會的高曝光度讓他搖身成了“網紅”。第二屆進博會閉幕後兩個多月,這家以色列企業在上海簽約落户了。
“之前,公司與全球約30個國家有業務往來。”伊萬説,通過進博會上的交流合作,如今“我們的全球‘朋友圈’拓展到了80多個國家!”回覆中,伊萬罕見地用了個歎號。
這位愛吃本邦菜、醬蘿蔔的以色列小哥對記者説,他們已經簽約了未來三年的進博會,而且打算把每年絕大部分的會展推廣預算都集中到進博會上來,還準備給新品起一個“風水好”的中文譯名。
伊萬現在常給他的以色列朋友分享他接受各種採訪的視頻, “他們都給我點贊,很多也想來中國發展。”
三小時會八批客
“五號是開展第一天,上午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我接待了來自政府、供應商、採購商、媒體在內的八撥客人,同一家企業當場簽了約。”一直在展位接待到訪客人的上好佳集團執行副總裁李培明顧不上擦擦額頭上滲出的細密的汗。
李培明(前左)與參展商交談。新華社記者 王秋韻 攝
疫情發生以來,上好佳在中國以外的業務幾乎全部處於半停滯狀態,只有中國市場銷量穩步回升。來到進博會,交流合作的窗口一下子打開了,這位來自菲律賓的企業家爭分奪秒尋找商機。
李培明提到的簽約方是一家食品自動化分選設備公司,來自江蘇崑山。達成合作後,上好佳一條流水線可以減少設崗5名分揀工人,共計每年節省500多萬元的人力成本。
“進博會讓我們擁抱智能化新科技,也見證了從發掘機遇到敲定合作只需一上午時間的‘中國奇蹟’。”他説。
接待完訪客,李培明打算自己也去逛逛各展館,看看能不能碰到心儀的合作伙伴,“我的很多外國朋友都很想來參加,但受疫情影響,很多人出行都受限,他們對我們能參會表示羨慕。”
洞見行業新趨勢
“沒有豆製品的味道,有肉的味道,而且看上去還有肉的紋理。”在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植物肉”的展台前常排起的二三十人的試吃隊伍,一位參觀者這樣形容用大豆蛋白、豌豆蛋白等製作的“植物肉”品嚐體驗。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如今,品質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等消費理念越來越普及,今年,嘉吉集團在進博會上完成了“植物肉”產品的全球首秀。
可樂裏面泡枸杞,奶茶里加冬蟲夏草……眼下90後、00後們的養生需求越來越年輕化,產品研發也要跟上消費需求,嘉吉蛋白中國董事總經理陳冕説,未來嘉吉還會通過添加對人體和皮膚有益的蛋白成份,研發具有“美容保健效果”的“植物肉”,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近幾乎每天晚上,我們集團都要召開跨國視頻會議,很多其他國家的員工已經在家辦公了幾個月,不少員工對我們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增長和行業趨勢發展分析投來豔羨的目光。”陳冕説。
記者:王秋韻、朱舜、王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