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沒有裕王妃支持,裕王會怎樣?被廢以後的生活都想好了
三個元老,一日之間,首輔奉旨養病、次輔奉旨搬進內閣值房,司禮監掌印太監卻被派去修吉壤,而皇上在這個時候又突然宣佈閉關。各部衙門的例行公事雖日常辦着,公文案牘一時卻不知由誰票擬批紅,大明朝這架巨大的機器似乎突然停止了運轉!
嘉靖皇帝的一頓操作以後,“嚴黨”消停了,“清流黨”也不敢擅動了,就連裕王也害怕了。
“高拱和張居正有多長日子沒來了?”
這就是裕王害怕的原因所在!
趙貞吉是徐階的學生,海瑞、王用汲是譚綸舉薦的,但説到底,他們都是裕王的人,而裕王這位“大明皇儲”和嘉靖這位“大明皇帝”之間本就有着不可調和的對立關係。浙江審案審到了楊金水,審到了織造局,甚至審到了嘉靖皇帝頭上,這是裕王為扳倒“嚴黨”而不得已為之,還是裕王對嘉靖皇帝的刻意抹黑?
正如趙貞吉所言,嘉靖皇帝之所以調譚綸就任“浙江按察使”,會同趙貞吉辦案,就是因為他是裕王的人,會顧及嘉靖皇帝的名聲。現在,審案審成了這個局面,嘉靖皇帝對裕王的猜忌之心,可想而知。
遇到事了,裕王自然想着找到高拱、張居正商量對策!
一直都在繡花的裕王妃輕聲回應道:
“有二十幾天了吧。”
裕王接着説道:
“《朱子語類》有好幾處還是弄不太明白,徐師傅操持內閣的事也來不了,今天是不是叫高拱張居正來講講書?”
害怕了就是害怕了,商量對策就是商量對策,在自己的媳婦面前,裕王這是裝的哪門子淡定呢!
來看裕王妃的回答:
“他們都是皇上派給王爺講書的師傅,按理請他們來講書是名正言順的事。可今天是不是不叫為好?”
經過上次的訓斥,裕王妃明顯學乖了,話不再多説,語調不再強勢,裕王要的不就是這樣的裕王妃嗎?懂事、懂規矩、知禮數。
可看到裕王這個熊樣子,裕王妃畢竟不忍,接着給了一句試探:
“有些話臣妾也不知當説不當説。”
類似的話,我們經常聽到,這句話的關鍵之處就在於能給自己留用足夠的騰挪空間,更能給對方留足了面子和留足了尊重。更重要的是,這句話還能勾引對方的好奇心,會主動追問,有問再有答,自己的責任就能撇清了!
説對了,就是“當説”,就是懂事、會説話;
説錯了,就是“不當説”,你偏讓我説,不能怪我。
好了,看到裕王妃是這個態度,裕王開始“道歉”了:
“再親也親不過身邊的人。”
先明確裕王妃的身份,拉近和裕王妃之間的關係,這是道歉的基礎,必須要提前鋪設!
“你們家那麼貧寒,好不容易父皇恩賜了十萬匹絲綢,因為我又都退了回去。我那時又在氣頭上,就那麼説了你幾句,事後也不是滋味,你卻一直掛在心裏。”
先陳述裕王妃心存芥蒂的原因:1、嘉靖賞賜的十萬匹絲綢,被裕王退了回去;2、裕王的舉動讓本就貧寒的裕王妃孃家,雪上加霜了,裕王妃自然會生氣,裕王就訓斥了幾句。
裕王的意思很明確:我不是就是退了嘉靖給你孃家的賞賜嗎?我不就是訓斥了幾句嗎?而且,我事後也後悔了,你怎麼還記在心裏?
大哥,那可是4個億的絲綢啊;你那句
“連一個奴婢都比你講規矩”
,甚至還要過繼世子給陳妃,強調裕王妃“側室”的訓斥,饒是任何一個女人都無法接受。
“像今天遇到的這件事,禍福全然不曉。譚綸他們在浙江也不來個信,呂公公又突然派去了吉壤,徐師傅高師傅和張師傅都見不着,面前只有個你又連真話也不敢跟我説。”
好了,強調了親近關係,強調了裕王妃本就有錯以後,裕王不再端着了,將自己的擔心説出來了。只是,裕王最後還不忘強調裕王妃的錯——我身邊沒人了,你不幫我誰幫我!
“説句灰心的話,不幸生在帝王家呀。”
最後這句話最為關鍵,也是男人道歉或者求助最為常用的辦法——裝可憐。原著小説中,裕王給出這句話後,裕王妃便開始哭了,有委屈,更有再獲認可的激動,裕王還有一句更為明顯的“裝可憐”:
“哭吧,再過幾天我這個儲君被廢了,就不用再哭了。你帶着世子向父皇求個情,看在孫子的份上,父皇應該還會給我們一塊藩地,咱們奏請搬到湖北去,那裏是父皇的龍興之地,守着我祖父興獻皇帝的陵寢,咱們一家平平安安過下半輩子。”
正常情況而言,男人把話説到這份上,女人就該將其一把攬到懷裏安慰了!
裕王妃只是哭着找手絹,裕王趕緊掏出自己的手絹遞向裕王妃的方向。
不要小看這個舉動,這是兩人都能走下台階的最佳辦法!
裕王妃走向裕王,接過手絹,裕王又給了一句:
“你看,我才説了幾句,你又這個樣子!”
是不是像極了男人哄女人以後的裝蒜:我沒説什麼啊,你怎麼哭了?
整體而言,裕王的這番道歉就只能用一個最通用的詞語評價——不要臉!
説到底,裕王也就是皇家貴胄,也就是大明皇儲,換成普通人這樣道歉試試,不撓你個滿臉花都算你臉皮厚!
我們再來看裕王妃如何下台階:
“王爺千萬不要再這麼想!以前的事都是臣妾的錯,千條理萬條理都沒有跟王爺使性子的理。王爺今天這樣説了,往後有什麼話臣妾都會跟王爺直言。”
什麼叫懂事,什麼叫會説話,裕王妃就是個例子!
不管怎麼説,不管發生了什麼,和王爺使性子就是我的錯!這句話如果發生在現在生活中,就是女人對男人説:千錯萬錯,和你講道理就是我的錯!多麼美好、和諧、不可能發生的理想狀態!
然後,裕王妃開始定調子了——是你先給了態度,我才有話直説的,將來,我要是再有不懂規矩的時候,請你心裏有點數!
“譬如眼下這件事,王爺的心思臣妾也知道,王爺心裏揣着我大明的江山和百姓,那既然這麼久都熬過來了......”
這句話的關鍵在於最後的省略號裏,既然你光明正大,一心為了大明王朝,一心為了天下蒼生,你害怕個什麼勁?嘉靖皇帝什麼德行,你不是不知道,半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你害怕個什麼勁?
“徐閣老、高大人、張大人到該來的時候自然會來,好些事情你想它是這樣,不想它也是這樣。”
裕王妃的這句話明顯帶有諷刺,只不過裕王沒有聽出來而已!
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就這些清流官員們,拼了命地抱你的大腿還來不及,他們怎麼可能遠離你?等到局勢明朗了,等到嘉靖皇帝的態度明確了,你轟他們都轟不走。他們不來,自然有不來的道理,你着什麼急啊!
着急,高拱、張居正就能良心發現,跑來給你解憂?着急,就能向嘉靖皇帝證明浙江審案不是你的指示?淨幹些沒用的事,操些沒出息的心!
“只有一條,王爺你要記住:父皇只有王爺這一條根,祖宗的江山社稷終有一天要靠王爺擔起來,王爺千萬不要把什麼都放在心裏,傷了身子。”
這句勸説更為透徹,嘉靖只有裕王一個兒子,只要裕王不明面作死,嘉靖斷然不會自斷自根。
最後的“不要傷了身子”更是關鍵,日常生活中,不讓你抽煙,是為了你的身體好;不讓你喝酒,也是為了你的身體好;不管任何事情,只要是為了你的身體好,你還能找到拒絕的理由嗎?
在無數的宮廷電視劇中,這句“別傷了身子”出現的頻率極高,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女人不能幹政,甚至連點正事都不能扯,但只要將勸説的理由最後歸結到“別傷了身子”就能巧妙的躲過一切規矩。
女人的精明,自古有之!
最後,裕王妃又追加了一句:
“臣妾要是説得不對,就當臣妾沒説就是!”
謹慎小心,滴水不漏,既照顧了裕王的面子,又能避免自己再獲訓斥。
好了,裕王的疑慮被裕王妃輕鬆打消,心中釋懷了:
“説得好,説得很好,往後有什麼話都這樣跟我説。聽你的,我不再想了。”
裕王妃多説話,裕王煩;裕王妃不説話,裕王慌,甚至連被廢以後的生活都規劃好了!
裕王的例子告訴我們:沒那個本事就別在媳婦面前裝,萬一被打臉了呢!
(本文僅基於《大明王朝1566》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