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峯山位於韓國首都首爾市郊的東北部,這裏風光秀麗,主峯為紫雲峯,周圍還有萬丈峯、仙人峯等奇峯怪石。這座山在當地是小有名氣的旅遊景地,同時也是控制着臨津江南北交通的制高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在抗美援朝的五次戰役中,我軍一支部隊搶佔此處,切斷了敵軍主力退向漢城的通道,動搖了一線聯合國軍的整個部署,以至於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親自命令要將這支部隊打掉,以確保漢城到前線的通道安全。這支部隊就是我190師569團3營。
▲“道峯山營”的部隊在接受檢閲
在第五次戰役發起前,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親自擬定的作戰計劃裏,就有以一部兵力穿插到道峯山,切斷敵一線部隊的退路以動搖敵軍防線的內容。而我軍的對手,剛剛在4月份接任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中將。此人新官上任,決心以己方在一線的數道防禦陣地,遲滯、疲憊和消耗我軍的攻勢,然後轉入反攻,一舉殲滅我軍主力。
▲我軍趁夜暗突破敵軍防線
1951年4月22日18時30分,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正式打響。我64軍190師擔任右翼突擊團第一梯隊,他們執行的就是向道峯山穿插的任務,首先殲滅高浪浦裏之敵,同時相機奪取臨津橋,強渡臨津江,直插儀政府。切斷敵軍一線部隊的退路、阻擊敵軍二線預備隊的增援、協同兄弟部隊消滅敵重兵集團。
▲敵軍在搜索目標
朝鮮半島4月份的天氣仍然寒氣逼人,到處都是厚厚的積雪。190師569團3營於4月23日下午投入戰鬥。該營在炮兵的掩護下,以迅猛的動作突破敵軍前沿陣地,隨後就一路向敵軍縱深穿插。
3營很快逼近了臨津江,這是朝鮮中部的一條大江,江面寬100百米左右,受海潮的影響,江水時深時淺,3營冒着敵人的炮火,跳到冰冷的江水中,向對岸衝去。由於敵人沒想到3營那麼快就穿插到臨津江邊,慌亂之中,阻擊不力,我軍很快就突破了臨津江。
▲我軍越過被擊毀的坦克追擊敵軍
隨後3營直指儀政府以南的道峯山。在穿插的途中,我軍邊跑邊打,雖然不斷有人被敵人火力擊中倒下,但來不及救治,只是不惜一切代價向前衝。當部隊抵達至金谷裏時,遭到了敵人的三面攻擊,但全營並沒有停頓,而是繼續冒着猛烈的炮火交替掩護前進!僅8分鐘就突破了敵人的阻擊,並隨手殲滅了敵軍一個排。
▲我軍在強渡臨津江
在通過加野裏附近的公路時,3營與加強有坦克的敵軍步兵遭遇,其中9連遇到了正在南逃的敵軍2輛坦克和4輛汽車,9連戰士張寶富機智地炸燬了第1輛坦克,堵住了後面的敵人,並將從坦克中爬出的6個敵人和汽車上的十幾個敵人一起殲滅,戰後榮立一等功,獲二級英雄稱號。
3營在戰鬥中共摧毀敵坦克4輛、汽車10輛。至24日14時,全營在20個小時之內,衝破敵軍7次攔截,殲敵100多人,推進120裏,終於到達了道峯山!
▲美軍裝甲部隊在公路上行軍
3營隨即炸燬了山下的公路鐵橋,切斷了敵軍的退路。在漢城指揮戰鬥的聯合國軍司令官李奇微在得知道峯山失守後,立即親自命令向南撤退的部隊向3營發起猛攻,務必要打通山下的通道。
3營頑強抵抗,擊退了敵軍連續的反撲,白天敵軍在飛機大炮坦克的優勢火力下發起攻擊,3營就在晚上組織小部隊夜襲,不斷地疲憊和消耗敵軍。就這樣,3營在道峯山連續惡戰了三天四夜,完全打亂了李奇微戰前的縱深防禦計劃,動搖了敵人的全線佈局,直到4月28日,兄弟部隊抵達道峯山接替3營後,3營才奉命撤回。
戰役結束後,彭德懷司令員在一份總結五次戰役的電報中專門提到了190師569團3營,並授予其“道峯山營”的光榮稱號!並記集體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