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到南來回10趟又在街巷裏弄穿梭,青年志願者往復驅車200公里只為配上藥

從北到南來回10趟又在街巷裏弄穿梭,青年志願者往復驅車200公里只為配上藥

究竟是一段怎樣的路程,能在靜安區這個中心城區的範圍內讓往復行駛里程達到200公里?

這卻是青年志願者邵暘最尋常的一天。從靜安區最北端到最南端來回開上10趟,又在街巷裏弄反覆穿梭,為的,就是給老年人配各種急需藥品。

擔任配藥志願者14天來,邵暘已完成了近100單配送。最繁忙的一天內,他為21位病患送出特需藥品,來回跑了三家醫院。一直獨自奔波在配藥送藥路上的邵暘,突然發現自己這兩個星期一路來去匆匆,連一張工作照都找不出來。“所有的感動和感觸,都留在了朋友圈裏。能留下回憶,那就幹得值得!”

配藥是封控期間許多家庭的“急難愁”,尤其是特需藥品。當看到靜安團區委招募配藥志願者時,邵暘第一時間報名。“我至今還記得趕到華山醫院拿藥時的場景,20多袋藥‘攤’在桌子上,藥盒上都是讀起來都有點拗口的‘怪名字’。”那天下午,他一邊拿着花名冊,一邊搜尋藥物,逐一對號入座,花了40分鐘才完成藥物分揀。

37平方公里的靜安區,面積不大,但轄區內里弄街巷多。不熟悉道路的他,還常吃“閉門羹”——好不容易找到某小區,卻發現正門不通,得走小路去側門。他只能將車停在路邊,把藥品抱在懷中,穿上防護服走過去。那天天氣悶熱,下着濛濛細雨,眼鏡上全是霧氣。但他已顧不上這些,將“救命藥”送達後,沒來得及緩口氣,立刻趕往下一個目的地。

除了一個接一個的“任務單”,他還經常認領“突發情況”。一次送藥途中,邵暘接到了電話:“一位從外地來滬看病的小姑娘,藥吃完了急需幫助。”小姑娘患有雙向情感障礙,一個人留在上海。得知情況後,邵暘立即掉轉車頭,趕到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抵達後發現那裏只能給複診的病患配藥。“此路不通,我只能趕緊想其他辦法”。

一頭是“開不了藥”,另一頭則是不配合的病患。當時,小姑娘情緒不穩定,反覆稱自己不需要吃藥。邵暘與居委會講明情況緊迫性後,一同上門與患者溝通,以“大哥哥”的口吻安撫其情緒。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病患情緒趨於穩定,邵暘隨即趕往華山醫院,最終配上了幾副關鍵藥品送到病患手中。

“兜圈”的不只是送藥,還有找藥過程。一次,邵暘得知一位剛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家中抗排異藥見底。為幫助該患者配到“救命藥”,邵暘在仁濟醫院與華山醫院之間反覆奔波,才將藥品配全。

他還主動攬起“臨時單”。每次在醫院門口,他發現門口站着手足無措的老人。要麼缺核酸檢測報告,要麼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無法進入醫院開藥。“把醫保卡和處方告訴我,我來幫忙。”話音未落,8張醫保卡就塞到了他手中,藥品包括胰島素、中成藥、精神類藥物等各種類別。他從一樓小跑至頂樓,走進幾乎每個科室詢問,才將這些“臨時單”完成。“反正配一份藥也是配,配十份也是配。對我來説舉手之勞。”



  作者:佔悦

  編輯:劉力源

責任編輯:顧一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8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北到南來回10趟又在街巷裏弄穿梭,青年志願者往復驅車200公里只為配上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