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高寒地區稻鯉魚種共作技術研究

北方高寒地區稻鯉魚種共作技術研究

文 / 史福成

稻田施用有機肥並進行水整地後,在枝角類“紅蟲”萌發的高峯期投放鯉夏花魚種,大量適口的生物餌料存在及進入稻田後魚種密度大幅度減小協同作用,使得鯉夏花魚種進入稻田後會迅速進入一個“暴長”階段,生長效果十分明顯。以往單獨種植水稻,均通過藥物殺滅 “紅蟲”,不但浪費了生物資源,還會造成稻田水體污染,推廣稻鯉共作技術能有效實現資源節約、綠色發展。

北 方 高 寒 地 區 是 指 北緯46度上下,只適合一季作物生長的地區。這一緯度也是世界公認的寒地水稻黃金帶。這一地區的稻漁綜合種養方式只能是稻漁共作,即在同一稻田中同時種植水稻和養殖水產品的生產方式。稻鯉魚種共作是指在種植水稻的稻田中將鯉魚夏花魚種培育至秋片魚種這一階段的生產過程。內蒙古興安盟地處這一緯度,2019年全盟水稻種植面積135萬畝,綠色和有機水稻種植面積分別達到50萬畝以上,其中稻鯉魚種共作面積近10萬畝。

北方高寒地區稻鯉魚種共作技術研究

一、稻田選擇

稻田土質以黑壤土為最佳,要求地勢平坦,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強,不受洪水侵襲。

二、田間工程

(一)魚溝

1.大片直溝模式魚溝

在稻田沿路邊一側,用勾機開挖寬2m、深1m並與稻田等長的魚溝。開挖魚溝的泥土可用作田埂建設。開挖魚溝要結合平整土地進行,要在魚溝內側留有一個內田埂用於擋泥擋水,防止水整地時魚溝淤積。

大片直溝模式魚溝要求的稻漁工程標準比較高,適合在面積1公頃以上的大塊田地中開挖,可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户中推廣。

2.小片“一”字、“L”形模式魚溝

稻田插秧時,在田邊的一側或相鄰兩側留出50cm寬的空地,插秧後,人工開挖40cm寬、40cm深且與田邊等長的魚溝,魚溝呈“一”字形或“L”形。挖出的泥土可用來加固田埂。“一”字形或“L”形魚溝工程量較小,標準較低,適合在小面積田塊中開挖,可在農户散户中推廣。

北方高寒地區稻鯉魚種共作技術研究

(二)進排水口設置

稻田進、排水口設置在對角線田埂上,以便稻田裏的水順利流轉。

(三)攔魚設備

進水口用40目~80目篩絹網過濾,既能防止魚類外逃又能防止敵害生物進入。排水口宜使用鐵篩網,牢固可重複使用,且不易逃魚。大面積稻漁綜合種養區在渠道兩頭也要設置攔魚設備。

(四)田埂建設

外田埂要高於田面50cm以上、頂部寬度大於50cm。內田埂達到水浸不坍塌,便於人員行走即可。

三、水稻栽培

(一)稻種選擇

選擇抗倒伏、抗病害、生長期適中的水稻品種。興安盟目前種植的水稻品種主要有:興安粳稻、興育系列、綏粳系列和龍洋系列等。

(二)施肥

稻鯉魚種共作,必須施用生物質有機肥。有機肥應一次施足,全部施在田面上,不施入魚溝內。

(三)插秧

採取機械插秧,插秧時面臨魚溝一排可合理密植,以充分發揮邊際效應、彌補田間工程佔地的損失。稻田秧苗穴數儘量不減少,確保水稻不減產。

四、魚苗投放

(一)稻田準備工作

放魚前應進行魚溝消毒。由於稻田已經過一冬暴曬,所以只需在放魚前1周左右,在魚溝中潑灑石灰漿或漂白粉消毒即可。生石灰用量為100g/m 2 ,漂白粉用量為7.5g/m 2 。需要注意的是,兩者酸鹼度不一樣,不能混合使用。

北方高寒地區稻鯉魚種共作技術研究

(二)魚種放養

1.放養品種

北方地區的稻田,灌溉用水一般都與河溝相通,進而與江河相連,所以必須是當地土著種類,試驗選擇了黑龍江鯉魚。外來種、雜交種、轉基因種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鯉魚品種是不能放入開放性稻田中養殖的。

2.放養時間

鯉魚夏花魚種一般在插秧後一週左右、秧苗返青後放入稻田。時間為6月中上旬,不要晚於6月下旬。

3.投放魚種規格與數量

北方地區的稻鯉魚種共作為生態種養,應充分發揮稻漁互惠互促效應。在完善稻田工程的前提下,只投苗不投餌的稻田,畝投放規格為3cm~5cm夏花魚種50尾~60尾。有條件投餌的稻田,視投餵情況,畝投放規格為3cm~5cm夏花魚種100尾~200尾。

北方高寒地區稻鯉魚種共作技術研究

五、日常種養殖管理

(一)水質水位管理

稻 鯉 魚 種 共 作 水 源 應 符 合GB11607的要求。水位在不影響稻作的前提下儘可能加深一些,特別是高温季節要保持較高的水位。

(二)水稻管理

水稻病蟲草害以預防為主,宜採取生物防治措施。對魚類不能攝食的大型水稗草要人工去除,防蟲主要靠誘蟲燈、性誘劑等物理手段,也可以利用天敵等生物手段來控制害蟲。整個生產季節儘可能做到不施用農藥。

(三)魚類管理

稻田中嚴禁施用抗菌類和殺蟲類漁用藥物,嚴格控制消毒類漁用藥物施用。

鯉魚在稻田環境中主要攝食高等水生植物種籽、幼芽,還喜歡攝食搖蚊幼蟲、底棲動物等;生產中可以使用黑光燈引誘蛾蟲,增加稻田中魚類的食物。對於投餵飼料的稻鯉魚種共作稻田,可以投餵農副產品下腳料、商品人工配合飼料等。要按照放苗量和魚種生長情況,及時調整投餵量,保證餌料質量且每天定時投放在固定的食場處。

(四)日常管理

每天早晨、傍晚正常巡察,陰雨天加強巡視。做好防旱、防澇、防逃、防害、防病等各項工作,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北方地區稻田鼠害嚴重,要採取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滅鼠。稻田滅鼠還要與周圍村莊、養殖場、河堤、草原滅鼠相結合,這也是鼠害防治成敗的關鍵。

六、捕撈

在上述種養模式下,9月上旬,魚類即可長到尾重100g~250g,這時的鯉魚還達不到上市規格,應及時捕撈,轉入其它水域中越冬,第二年繼續養殖。

大片直溝模式下,因魚溝深大、水域寬敞,在曬田時,可在夜間緩慢退水,將魚種集中到魚溝中繼續養殖,待秋收結束後、水温較低時再起捕魚種並轉入越冬水域。小片“一”字溝和“L”形魚溝,因魚溝淺小,加上一個生長季節田水的沖刷,已不適合魚類長時間生存,所以曬田時,待魚種撤入魚溝後,就要及時起獲,並轉入網箱中,經清水吊養後,再轉入其它水域進行養殖和越冬。

北方高寒地區稻鯉魚種共作技術研究

七、小結

北方高寒地區稻鯉魚種共作必須高度重視魚溝建設。夏季高温期和稻田曬田時,魚溝是魚類躲避高温和棲息的場所;敵害侵襲時,魚溝是魚類躲避和藏身的場所;秋季捕撈時,魚溝是設網和乾田捕魚的場所;如果水稻生長期間發生病害不得不施用農藥時,魚溝也是魚種躲避藥害的重要場所。

要嚴格控制夏花魚種的放養密度。實踐證明,稻鯉魚種共作模式下,鯉魚夏花放養密度過大,不僅秋片規格難以到要求,還會影響魚種總產量和稻魚共作的收益。

稻魚種共作稻田必須施用有機肥。正確施用有機肥料,就能控制稻田枝角類的萌發期,使其高峯期與夏花魚種投放的時間相吻合,不但能提高稻田魚種的成活率,還能促使魚種進入一個“暴長期”,促進魚類的生長。施用有機肥料,還可以直接為水稻提供各種豐富的養分,改善土壤物理性和結構,增加土壤膠體的數量與品質,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同時使水稻的生產過程也更生態、更環保,生產出來的稻穀也更綠色。

乾田捕撈的秋片魚種必須先移入清水中吊養一天,待吐盡鰓中淤泥後再轉入越冬池,否則會影響這類魚種越冬成活率。

要制定簡易可行的稻魚種共作操作規程,實施積極技術培訓,讓農民掌握最基本的種植和養殖技術。積極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有利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產業精準扶貧,也是推進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漁)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北方高寒地區稻鯉魚種共作技術研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4 字。

轉載請註明: 北方高寒地區稻鯉魚種共作技術研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