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四五” 專家筆談】延遲退休政策當積極穩妥推進
觀點
●“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延遲退休實施原則,體現出政策性與靈活性的統一,為延遲退休政策的出台定下基調。只有同時兼顧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勞動者實際意願,延遲退休政策才能得到全體勞動者的充分理解並形成全社會共識。這對未來政策的出台、推進與落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綜合考慮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勞動力結構變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延遲退休實施原則的確定,透露出延遲退休政策已正式進入到計劃實施階段。而該原則本身的確立,體現出政策性與靈活性的統一,為延遲退休政策的出台定下基調。
我國實施延遲退休
政策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綱要實際上已經將實施延遲退休政策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作出了充分的表達。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拓展了勞動期限,也有了延遲退休的必要性。我國當前男性60週歲、女幹部55週歲、女工人50週歲的退休政策,制定於新中國成立不久的上世紀五十年代。經過70餘年的發展,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大大延長,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0歲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歲,城鎮居民人均壽命超過80歲。近70年未調整的退休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同時,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的身體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夠健康工作的時間越來越多。
延遲退休對延續“人口紅利”大有裨益。對於勞動力市場來説,延遲退休意味着將增加數以千萬計的勞動力,近20年來一直存在的“招工難、用工荒”等問題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2012年以來,我國城鎮新增勞動力開始步入淨減少階段。如果延遲退休,那麼我國的勞動力資源將得到更為充分的利用,勞動力相對短缺的情況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此外,由於人口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勞動者在原有工作時間期限內,實際參加工作的時間有所縮短,通過延遲退休也能夠增加全社會的有效勞動時間。目前,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達到13.7年。通過延遲退休,越來越多較高素質的勞動力有效工作時間有所延長,對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有着積極意義。
延遲退休有利於進一步挖掘豐富的老年人力資源,特別是充分利用其中藴藏的經驗豐富、技術熟練的老年專業技能型人才。眾所周知,技能型人才短缺是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之一,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技能勞動者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人,但我國技能勞動者佔就業人口總量僅為26%,高技能人才僅佔技能人才總量的28%,技術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過2。事實上,在我國龐大的老年人力資源隊伍中,有大量工作經驗豐富、知識雄厚和技能熟練的人才,可以有效彌補人力資源市場上的勞動力結構性短缺。不僅如此,老年技能型人才還能夠通過“師帶徒”的“傳幫帶”方式,將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年輕一代的勞動者。老年勞動力雖然在體力上不及年輕人,但他們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普遍高於年輕人。尤其對於高學歷高技能型的老年人才來説,由於知識與經驗的長期積累,其勞動生產效率短時間內並不會隨着人體肌能的下降而下降,因此,這種優勢互補不僅能夠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能夠減少代際之間的差異,提升老年人的社會地位,增加他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實現自我價值。此外,新技術新業態的大量湧現,也為老年勞動力就業創業創造了大量的機會,特別是靈活就業方式降低了就業創業的門檻,將使更多老年人力資源跨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來。
延遲退休政策
對就業影響有限
對於這樣一個關係着全社會的重大制度改革,特別是涉及全體勞動者切身利益的問題,政策出台需要慎之又慎。事實上,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人社部也多次表態要按照審慎原則推進延遲退休政策的出台與落地。此次延遲退休實施原則的制定,意味着該政策在“十四五”期間有出台的可能性。從延遲退休政策影響的羣體來説,只要在政策出台前尚未退休的人員都將包含在內。雖然目前尚未公佈延遲退休的目標年齡,但可以肯定的是,該年齡線的確定會考慮到勞動者的實際健康情況以及參考國際上普遍流行的做法。
事實上,目前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大多數都實施延遲退休政策,法定退休年齡也明顯要比我國延後。比如美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6歲,德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9歲,這兩個國家計劃延遲到69歲。在高度老齡化的日本,政府要求用人單位將希望工作者的退休年齡延遲到70歲。相比之下,我國是世界上退休年齡較早的國家之一,全體勞動者的平均退休年齡僅為54歲左右。
有些人擔心,延遲退休會加大青年勞動者的就業壓力。應該説,這種影響是有可能存在的,但預期影響很有限。一方面,延遲退休政策本身實施的時間長,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較小,另一方面,青年勞動力與老年勞動力的職業差別大,基本不存在互相“搶飯碗”的問題。一般來説,老年勞動力較為集中在傳統行業之中,而年輕人更多地集中在新經濟、新業態之中。從國外的具體實踐來看,在絕大多數實施延遲退休政策的國家,老年勞動力與青年勞動力大多能夠互相補充。比如在日本,老年人就業主要以傳統行業為主,此外在一些與生活相關的服務業中,高齡從業人員也佔據重要地位,成為維持該行業正常運營中不可或缺的勞動力。
還有人憂慮延遲退休後,養老保險交的時間長了、領的時間短了,其實這種顧慮也是多慮的。因為繳納社保的年限長了,會提高參保人員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水平,長繳多得、多繳多得,此外,工作期延長會增加工資收入,對於個人來説影響不大,何況養老金領取的政策應該也會相應調整,具有靈活性。
延遲退休實施原則體現出
政策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從此次公佈的延遲退休實施原則來看,我國即將實行的延遲退休政策並非是“一刀切”式的強行推進,而是具有體現勞動者個人意願的靈活性政策。
“小步調整”原則指的是政策實施後,退休年齡線會在較長的時間裏往後慢慢推進。比如,不同年齡段的人,退休年齡不同。以此類推,經過若干年過渡期完成改革。在改革前期,臨近退休的人,可能會延遲幾個月。對年輕人來説,延長的退休年齡幅度會大一些,但未來的過渡期和適應期比較長。
“彈性實施”原則指的是延遲退休改革將在統一實施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現實國情、文化傳統以及歷史沿革等情況,增加彈性因素,允許個人根據自身情況和條件,選擇提前退休的具體時間,充分體現改革的靈活性與包容性。也就是説,對於自願提前退休的人來説,多了一項自由選擇的權利。客觀來看,不論是從不同職業羣體、不同崗位的就業穩定性和工作強度看,還是從個體身體狀況、家庭需求和價值追求看,都存在較大差異,由此產生的訴求各不相同,政策應體現出一定的彈性。
“分類推進”原則指的是不同羣體、不同性別將繼續保持退休年齡差異,要與現行退休政策平穩銜接。而對於現有不同職業、地區、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異,改革後也會保持政策延續性,確保政策調整前後有序銜接、平穩過渡。關於延遲退休後年齡線的設定,存在着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藉着改革之機將全體職工的退休年齡並軌,實行統一標準。也就是説實施延遲退休政策後,不同羣體設定同樣的退休年齡線,比如都到65歲退休;另一種可能則是分類實施,同步推進,即按照不同羣體設定不同的退休年齡線,比如男女仍有一定的退休年齡差異。目前來看,按照分類推進的原則,採取後一種方案的可能性更大。
“統籌兼顧”原則指的是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需協同推進。延遲退休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與之相關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非常多,需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一方面,過去的一些與退休年齡相關的政策,要隨着延遲退休進行相應調整;另一方面,延遲退休改革也會帶來一些新的機遇、問題和挑戰,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及時跟進。比如,有關研究發現,延遲退休有可能影響年輕人的生育意願。不少年輕夫婦什麼時候生育、是否生育二胎的決策,會受到其父母何時退休的影響。如果能夠儘快完善生育養育支持性政策,就能夠很好地將老年人力資源解放出來,從而實現青年人生育意願和老年人就業意願的同步提升。
此次延遲退休實施原則體現了政策性與靈活性的統一。政策性體現在出台延遲退休政策是考慮到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必要之舉,靈活性則體現在該政策考慮到勞動者的個人意願,最大限度地照顧到勞動者的實際需求。只有同時兼顧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勞動者實際意願,延遲退休政策才能得到全體勞動者的充分理解並形成全社會共識。這對未來政策的出台、推進與落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
李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