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近日,美國糾集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挪威等盟友突然發聲,指責中國對美國和多個盟國的私營企業實施“網絡攻擊”。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將“網絡攻擊”這盆污水倒在中國頭上,但此次美國拉攏西方多國共同造勢的危害性更大,也更激起了中國民眾的憤慨與反對。
近年來,美國持續炒作所謂“中國黑客威脅論”議題,但一直沒有提供有説服力的證據。美國炒作此類事件時常將中國國內高度保密、敏感的部門作為目標,加大了中國澄清事實的難度。相比美國單方面的指責,美國自身卻有三條破壞全球網絡安全的鐵證早已大白於天下。
一是囤積網絡軍備,阻撓網絡軍控。
美國是當今世界主要國家中最早從事網絡武器研發的國家,設有專門從事網絡攻防的軍方機構國家安全局(NSA)。據2013財年預算草案透漏出的數據得知,NSA擁有僱員約有2.1萬人,預算規模在100億美元左右,這已經超過不少國家的軍事預算。藉助規模巨大的經費和人力,美國網絡武器研發領先全球,其水平遠超黑客組織。美國國防部也公開承認將網絡空間作為攻擊平台,“滲透外國網絡以阻止對美國的黑客攻擊”。
從一個例子上即可看出美國網軍的攻擊能力。2017年,有黑客組織獲得了NSA的網絡武器庫,其中包括利用微軟系統漏洞的“永恆之藍”。這一漏洞此前並不為人所知,但可被輕易改造為木馬和勒索軟件。該漏洞也是其後全球爆發“WannaCry勒索軟件”襲擊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網絡攻擊能力強大,美國一直抵制國際社會推進網絡軍控的談判議程,反對中國、俄羅斯提出通過締結國際協定來限制網絡軍備競賽的提議。美國方面的阻撓是當今各國無法就網絡安全議題達成實質性協議的主要原因。
二是將網絡攻擊作為常規政策工具箱,危害他國民眾安全。
美國不僅囤積網絡軍備,也積極運用這一非對稱手段打擊對手,脅迫他國,甚至尋求製造他國動盪。美國媒體報道稱,近年來,美國先後對伊朗、朝鮮、俄羅斯、中國發動網絡攻擊,曾破壞伊朗核設施,試圖干擾朝鮮的導彈發射系統,試圖癱瘓俄羅斯境內網絡,並曾滲透攻擊中國電信和華為的服務器。美國在採取上述做法時不僅沒有事先警告,甚至認為此類行動是美國對外政策工具箱中的常規做法。
上述做法不僅破壞了網絡空間的整體安全,加劇了各國對於網絡安全的擔憂,也可能對普通民眾安全造成重大威脅。美國對伊朗、朝鮮發動的網絡攻擊具有準戰爭性質,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也可能引發不可控的軍事衝突升級。此類將網絡攻擊軍事化、實戰化做法開啓了“潘多拉魔盒”,將對世界和平帶來深遠的破壞性影響。
三是肆意剝奪他國網絡權利,加劇網空惡性競爭。
除了發動網絡攻擊外,美國還濫用其在網絡空間的霸權地位,剝奪其他國家在這一領域的合法、正當權益。例如,美國推動其社交媒體巨頭對中國、俄羅斯等國官方媒體的賬號實施“歧視性待遇”,阻止其正常運作傳播。美國以違反制裁為名徵收了伊朗媒體所租用的網址域名。美國阻止中國科技企業獲取信息技術設備和零部件,使後者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公平的地位。
這些做法均違背了國際社會對於科技全球化、數據信息自由流通的共識,讓發展中國家處於劣勢地位,阻礙了互聯網帶來的創新擴散效應。此類做法也將激化各國對於網絡空間資源、網絡空間技術業已存在的競爭,破壞了各國通過正常渠道獲取技術和資源的信心。
上述三項做法均讓網絡空間變得更加不安全,危及全球數字生態的正常發展。在種種劣跡面前,美國本沒有資格在網絡安全議題上對別國説三道四,其抹黑做法也不可能得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同和支持。當今全球網絡空間所面臨的種種危險局面,美國需要對其負主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