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門第11年公開決算 壓減的超25億元“三公”經費去哪兒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

  中央部門再次向社會敞開了“瞭解政府履職的窗口”——公開部門決算,今年是連續第11年。

  7月8日,隨着財政部率先公佈2020年部門決算,今年中央部門決算公開的序幕正式拉開。102家中央部門將集中“曬出”決算,讓社會各界瞭解過去一年它們的履職情況。

  2021年中央部門公開的部門決算包括收入支出決算總表、收入決算表、支出決算表等9張報表,涵蓋部門收支總體情況以及財政撥款收支情況。除涉密信息,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項級科目,其中的基本支出公開到部門預算支出經濟分類款級科目。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隨同中央決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送的項目績效自評表的數量增長到493個,比上年增長25.1%。相關信息也將公開,讓社會公眾更加清楚地瞭解政府預算資金的用途和效果。

  2020年是特殊之年,受疫情衝擊,去年一季度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大幅下降,為2009年以來首次負增長。隨着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和經濟逐步恢復,財政運行情況逐季向好。

  為應對全球性的疫情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停擺、財政收入壓力,政府通過擴大財政赤字、發行抗疫特別國債、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一攬子舉措,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和民生持續改善。

  綜合9張報表來看,去年,中央政府過“緊日子”、大力壓減“三公”經費的特徵尤為明顯。

  2020年中央決算報告顯示,去年中央本級支出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29.86億元,比預算數減少25.31億元。

  納入中央財政預決算管理的“三公”經費,是指中央部門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壓減“三公”經費是政府過“緊日子”的重要舉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表示,2020年“三公”經費的管理成效是顯著的。“因為我們‘三公’經費的取向是儘可能壓縮,實際運行結果下來,減少的幅度是很大的,接近差不多一半兒了。”記者發現,去年中央各部門“三公”經費普遍實現壓減,幅度在50%左右。

  壓減下來超25億元“三公”經費去哪兒了?從決算情況看,2020年,“三公”經費在“做減法”,民生保障在“做加法”,壓減的錢都用來補充增加民生支出。

  數據顯示,2020年,各級財政疫情防控資金投入超過4000億元;全年向608萬户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042億元,惠及職工1.56億人;居民醫保、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74元;全年新增受疫情影響納入低保、特困供養對象600多萬人,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重點領域支出要切實保障。同時,要大力提質增效,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一定要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一定要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羣眾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税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説,從部門決算可以看出,公用經費有比較大的壓縮,反映財政政策是怎麼發揮作用的,政府是怎麼樣壓低成本來保民生的。“政府壓縮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力求將資金用到刀刃上,用到人民羣眾當中去,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充分體現。”

  中國人民大學政策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軒認為,政府部門帶頭過“緊日子”,體現了共克時艱的決心和勇氣,可以促進全社會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起到帶頭示範效應。他説,政府過“緊日子”,要會用資金,用好資金,“核心是會當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央部門第11年公開決算 壓減的超25億元“三公”經費去哪兒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