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關係再升級惠及全球

參考消息網11月25日報道 (文/盧羨婷 胡佳麗 郭軼凡)

而立之年,中國東盟關係再升級。11月22日,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紀念峯會上,中國和東盟正式宣佈建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係。30年間,山水相連的中國與東盟謀求合作共贏,引領東亞經濟一體化,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為11國20多億民眾帶來巨大福祉。中國東盟關係已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經貿合作 東盟水果“飛”入尋常百姓家

“入冬後的第一批榴蓮已上線!”耀海是廣西東興市悦品蓮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創始人,在他的貨倉裏,數十噸來自馬來西亞的榴蓮產品正在裝箱打包,將第一時間發給客户。

耀海從2015年起便開始摸索榴蓮的進口之路,與馬來西亞本地榴蓮果園、榴蓮加工廠及冷鏈物流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2019年,他帶着第一批榴蓮產品走進中國市場,如今在南寧和廣州開設了兩個倉庫。

耀海從事大宗貿易,主打經營金榜榴蓮果泥、貓山王榴蓮果肉等馬來西亞榴蓮產品。在位於中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東興市,耀海的公司於去年進駐啓迪之星(中國·東興)沿邊跨境孵化基地,開拓線上銷售業務。“隨着中國-東盟經貿合作不斷向好,我們的生意賬也越算越喜人。”耀海説。

30年前,人們想在中國吃到進口的東南亞水果並不容易。30年來,中國東盟合作不斷提速升級,隨着一系列合作框架落地,雙方經貿往來不斷走向縱深,馬來西亞榴蓮、泰國椰子、菲律賓香蕉、越南火龍果、印尼山竹等東盟水果“飛”入中國尋常百姓家。

把泰國廚房“搬進”中國,是貫穿泰國姑娘陳美妮旅居廣西南寧11年的事業主線。在她開辦的泰國菜餐廳裏,原汁原味的泰國原料為中國食客帶來了獨特的泰式美味。

從10年前跑遍本地菜市場都找不到一個新鮮檸檬,到現在隨時隨地採購各種泰式佐料,在陳美妮看來,細微的生活變化折射出日益密切的中國-東盟交流與合作。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格局加速演變的30年間,中國-東盟貿易規模擴大了85倍,2020年即便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雙邊貿易依然強勁,東盟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中國駐東盟大使鄧錫軍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與東盟相互累計投資總額超過3100億美元,東盟已成為中國最主要對外投資目的地和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

在泰國,中國汽車輪胎模具製造商豪邁集團在泰中羅勇工業園投建的工廠訂單不斷。2020年工廠訂單金額達2億元人民幣,產品80%出口歐美,20%供應本地。疫情期間,工廠依舊高效運轉,兩班工人輪流工作,以滿足客户需求。

在馬來西亞,馬中關丹產業園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一個重大工程。前不久,產業園又獲得中國企業175億元的“焦電鋁-錳”循環經濟項目投資。

此次紀念峯會,中國提出要全面發揮《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作用,儘早啓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拓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領域合作,共建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

RCEP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將為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的合作打開更廣闊的空間。藉助RCEP,中國與其他成員國之間的雙邊合作將升級為東亞地區的多邊合作。

“經貿合作是中國東盟關係合作升級的重要基石,生機勃勃的自貿區讓中國與東盟雙邊關係更密切,並有效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為地區和全球經濟恢復作出了貢獻。”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説。

守望相助 危難之際命運與共

古語有云:“遠親不如近鄰。”

中國積極踐行親誠惠容理念,把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的東盟,作為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地區。

30年來,中國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東盟對話夥伴中最先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雙方共同應對金融危機、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戰,建立合作機制,為合作議程不斷深化和可持續提供了制度支撐,成就了中國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的引領地位。

中國抗擊疫情最艱難的時刻,東盟國家迅速捐款捐物,為中國加油。東盟國家出現疫情反彈時,中方投桃報李、積極行動,不僅向東盟10國提供超過3.6億劑疫苗和大量抗疫物資,還派出多支抗疫醫療專家組。東盟秘書長林玉輝説,雙方攜手抗疫取得積極成效是中國與東盟友好合作的一個縮影,東盟感謝中方的抗疫支持。

在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受到衝擊的當下,中國東盟合作逆勢上揚,凸顯雙方友誼和團結,以及戰略伙伴關係的韌性和潛力。此次紀念峯會,中國提出再向東盟國家提供1.5億劑新冠疫苗無償援助,再向東盟抗疫基金追加500萬美元,加大疫苗聯合生產和技術轉讓,開展關鍵藥物研發合作。

2021年是中老建交60週年。眼下,“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標誌性項目中老鐵路建設正如火如荼。“過去老撾沒有鐵路,出遠門只能選擇坐大巴或飛機。”在老撾留學生白聖達看來,中老鐵路即將通車將是新的契機,為老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提供新動力。

“未來老中鐵路將成為老中、東盟-中國增進經貿、投資、旅遊、就業、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等合作的重要驅動力。”老撾駐南寧總領事館總領事維拉薩·宋蓬説,老中鐵路是推進新時代老中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和構建老中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

共建家園 相知、相親、相融

人類生活在共同的家園,擁有共同的命運。此次紀念峯會提出共建五個“家園”:共建和平家園;共建安寧家園;共建繁榮家園;共建美麗家園;共建友好家園。

“‘家園’,表明中國和東盟既不是對手,也不是傳統國際關係中那種完全為了利益而結成的盟友,而是彼此的親人、朋友。”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潔説。

“五個‘家園’非常契合東南亞大多數國家以家庭為主體的本土文化。只有真正認識、理解和包容了東南亞大多數國家的本土文化,才可以推動‘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原所長孫小迎説。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不斷深化文明交流互鑑,推進文化、旅遊、智庫、媒體等領域交流,使雙方民眾更加相知、相親、相融。

與許多中國青年一樣,重播的《西遊記》成為柬埔寨姑娘莫妮獨特的童年回憶。莫妮很喜歡中國文化,“我一直想,如果我有機會出國留學的話,我就選擇來中國留學”。如今,莫妮在廣西醫科大學就讀臨牀醫學專業。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有70餘部共1200多集優秀中國視聽作品被譯配成東盟國家語言,在東盟多國主流電視頻道播出。

今年國慶節期間,由廣西廣播電視台和老撾國家電視台聯合攝製的紀錄片《志同道合》在老撾播出,講述兩國建交60年的深情厚誼,在老撾引起熱烈反響。

多年來,廣西發揮區位優勢,不斷加強與東盟國家紀錄片拍攝合作。《一個醫院的戰疫》《光陰的故事》《家在青山綠水間》等一批優秀紀錄片讓抗擊疫情、脱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等中國經驗走出國門。從“同追一部劇”到“同拍一部片”,近年來中國-東盟影視合作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樑,促進民心相通。

中國和東盟的未來屬於青年。近年來雙方在教育、人力資源、青年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日趨熱絡。作為面向東盟的窗口,廣西已與東盟各國近200所院校建立合作關係,東盟國家來桂留學生達1.6萬人。

與東盟國家聯繫緊密的廣西外國語學院,是中國開設東南亞語種較全的一所大學,目前開設越南語、泰語等6門東南亞語種。廣西外國語學院負責人朱桂玲説,東盟學生近年來不斷增加,他們不光學習語言,還深入學習經濟、農村社會發展、物理等專業,學習領域日趨多元化,對中國的瞭解也逐漸深入。

此次紀念峯會提出,中國將同東盟加強職業教育、學歷互認等合作,增加中國-東盟菁英獎學金名額,開展青年營等活動;未來5年支持300名東盟青年科學家來華交流。

“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新定位,是在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達成的,這對中國東盟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翟崑説。

中國東盟關係再升級惠及全球

2021年10月15日,“瀾滄號”動車組停靠在老撾北部邊境小鎮磨丁。(新華社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9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東盟關係再升級惠及全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