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第一書記林潤民:努力“向下紮根、奮發生長”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幹部,要立志做一粒好種子,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紮根土壤、奮發生長。”2021年4月,國家税務總局桂林市税務局的林潤民主動請纓,來到全州縣兩河鎮五桂嶺村擔任第一書記。
一開始,村民對這位“90後”年輕人並不是很認可。五桂嶺村是一個遠離縣城的村子,絕大部分年輕人外出謀生,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和殘疾人,是名副其實的“空心村”,收入一直沒法提高。林潤民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想辦法引進企業,讓年輕人能夠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通過多方聯動,林潤民對接上了全州本地的一家農業企業。最終這個企業在五桂嶺村承包了近百畝水田發展“稻—蝦”立體養殖,也就是在種植水稻的同時養殖小龍蝦、禾花魚的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農民不僅可以通過出租閒置土地獲取租金,還可以到公司做農活增加收入。“現在大家都把我當自己人看待。”林潤民説。
駐村書記要接地氣才能有底氣。林潤民一家一户走訪摸底,到每一户脱貧户家中去了解真實情況,落實幫扶政策。面對大家的困難,他總是想盡辦法解決。一次,林潤民瞭解到脱貧户蔣來有想養豬,已經學到了較成熟的技術,但苦於沒有資金投入。他立即多方打聽,瞭解到農信社可以為脱貧户提供5年免息貸款,於是就幫蔣來有辦理了免息貸款手續,讓他辦起了養豬場。之後,林潤民又幫他聯繫到力源集團,幫助他改進養殖技術,並與力源簽訂回購合同,為後續的經濟生產保駕護航。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村民養蜜蜂、種馬蹄,林潤民都想辦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鄉村要振興,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一環。林潤民從政府和後盾單位爭取到50餘萬元資金,完成了村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又與村兩委幹部一起爭取40萬元建成了五桂嶺村的自來水工程。他用市派第一書記經費5萬元為村產業園新修了200米產業路。隨後又反覆到縣、鎮兩級鄉村振興部門彙報、申請,最後爭取了30萬餘元,將剩餘1800米產業路修建完成,為村民幹事創業鋪好“最後一公里路”。
“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讓我有了成就感。”一年來,林潤民多次召開村委會議、村民會議,並開展實地調研,最後決定通過發展吊瓜產業來打造“一村一品”產業。去年底,第一批成熟的吊瓜走上市場,畝產值達4000元。通過示範帶動效應,今年五桂嶺村已種植吊瓜200畝。
以“向下的力量”紮根人民羣眾,在實幹中激起向上的青春力量。一步步走來,林潤民深刻感受到基層工作的艱辛和不易,但也感到充實滿足。“當我看到日新月異的鄉村風貌,其樂融融的家庭小院,碩果累累的豐收場景,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這也更堅定我的初心,我將繼續紮根鄉村,為鄉村振興奉獻力量。”(胡曉詩、唐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