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部原副部長於洪君:中國需要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保持冷靜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白波

在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八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以“中國與全球化新格局研判”為主題的2022年度主席顧問會上,CCG顧問、中聯部原副部長於洪君表示,中國需要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保持冷靜,在是否繼續參與經濟全球化這個問題上沒有別的選擇。通過擴大開放、擴大對外合作,深化與外部世界的密切聯繫與良性互動,應該是基本國策和國家意志。

中聯部原副部長於洪君:中國需要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保持冷靜

“現在,我們同外部世界的關係很複雜,有人説要四面出擊了。民眾的情緒是國民意向的反映,我們的對外關係、國家對外政策取向,不能允許簡單化詮釋和誤讀曲解,不能完全被偏激的和有失理性的民意所綁架。”於洪君指出,特別要警惕打着“愛國”旗號的激進民粹主義的極端民族主義狂熱。“在研究如何警惕和防範極端主義問題上,我們要下點功夫。”

於洪君表示,同國外同行、媒體、智庫的對話很重要。目前網絡上有人把同西方、美方對話溝通的主張視為恐美親西,這種情緒嚴重影響開展理性的對外交流,特別是與美國和西方的交流對話。

這位中聯部原副部長指出,從世界多極化進程與國際格局轉換的角度看,俄烏之戰沉重地打擊了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大大撼動了長期以來由美國和西方所主導的世界秩序乃至國際關係體系。但俄烏衝突也給本來就困難重重的經濟全球化帶來更大沖擊和挑戰,使經濟全球化步履維艱,雪上加霜。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和西方把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制度性對手的意識更加統一和加明確,對華政策遏制色彩更加濃郁,對抗性質更加突出。世界經濟形勢總體日趨嚴峻,明後年可能發生世界性經濟危機,這將給經濟全球化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於洪君説,經濟全球化未來走勢異常複雜和艱辛,我們要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近一段時間,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中方已經多次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於洪君認為,在是否繼續參與經濟全球化這個問題上,中國沒有別的選擇。參與世界經濟進程,通過擴大開放、擴大對外合作,深化與外部世界的密切聯繫與良性互動,應該是基本國策和國家意志。

5月23日,拜登訪日期間宣佈啓動所謂“印太經濟框架”(IPEF),首批參與國包括美國、韓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文萊等13個國家。隨後,太平洋島國斐濟宣佈加入,成為第14個創始成員國。

於洪君坦言,總體來看,國際形勢的未來發展令人悲觀,至少不容樂觀。“但我也贊同,對‘印太經濟框架’要冷靜觀察,沉着應對,而不是高舉批判大旗,全民共誅之,全國共討之。”他表示,處理多邊問題要考慮鄰國的感受,畢竟多數東盟國家參與了“印太經濟框架”,連斐濟也是創始國。在應對周邊地區問題時,要統籌考慮我們的關切與鄰國的關切,把我們的長遠利益和外部世界的長遠利益有機協調起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聯部原副部長於洪君:中國需要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保持冷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