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正宗越野車卻賣不過坦克!這些品牌能做到豪華/低油耗嗎?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綜合

坦克500,車長超過5米,七座版本的車重已經在2.5噸以上,搭載3.0T+9AT變速箱,在當下節能減排的風潮裏,坦克這一手牌打的讓人有點摸不着頭腦。

別説這麼重一台車還搭載3.0T發動機了,就連我自己那台1.4T的奧迪A3,我都是能不開儘量不開。

然而所有這些理性的分析,總能被坦克500的火爆程度狠狠打臉。

上汽大眾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的合資車企,當年火遍全國的桑塔納就來自上汽大眾,旗下很多車型的銷量自然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在2月份的銷量被比亞迪超越了,這是國產品牌第一次在銷量上超越合資巨頭。

這説明消費者不再盲目崇拜合資品牌,誰產品好就買誰。2月份比亞迪秦PLUS銷量達到了22506輛,要知道去年2月比亞迪秦的銷量只有1000多輛,前後翻了10幾倍。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勞要頒給“DM-i”,它解決了插電混動車型的兩大痛點:虧電油耗高以及車價高。虧電油耗僅為百公里3.8L,關鍵是起售價只要10.88萬元,能上綠牌,免購置税,所以一上市就一車難求,等車週期甚至要半年起。

坦克和比亞迪的成功學可以普及嗎?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多方面來分析。

首先從坦克來講,長城的聚焦策略有助於長城打造一個SUV專家形象,這樣在硬派越野這種相對細分和專業化領域,才能讓公眾產生信賴。甚至在面對3.0T+9AT這種長城首次操刀的大排量動力時,大家都願意給長城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我們都知道長城當年靠着皮卡和越野車闖出了名頭,這種形象也早已在大眾心中根深蒂固,但是否能延續到其它品牌甚至自家的其它領域上不好説。如果當長城進入轎車領域時,就會面臨一個同質化競爭,但是一個造SUV出身的品牌去造一台轎車,總體的説服力還是差了一些。

同樣的懸念也適用於其它品牌,但不代表其它品牌就沒有機會,因為找對時機也很重要。

2009年,長城曾經推出一款造型非常抓人眼球的,方方正正的小型SUV——長城酷熊。這款整體造型十分偏向日式風格,在當時汽車造型還十分中規中矩的年代,這樣可愛的設計,剛上市就收穫了不錯的口碑。

但口碑歸口碑,在那個年代,人們對汽車的審美與需求仍停留在中規中矩的階段,家庭用車也基本停留在第一輛車,滿足所有出行需求的時代。像酷熊這樣可愛的小車優勢並不大,所以很快就停產了。

如果放在今天這個時代,移植上一套純電動力系統,與歐拉“貓”系列車型一樣,走可愛的路線,命運或許會截然不同。

再比如北京BJ40以及和奔馳G-Class多少沾點邊的BJ80車型,同樣也是因為時機的原因沒有獲得很好的銷量。BJ40銷量較好也不過2000多台,BJ80更是慘淡,幾個季度加起來還不夠1000台

可能有人會問,以前時機不對,那現在時機到了,為什麼還是隻有坦克系列的車型賣得好?

在價格上,坦克300售價集中在20-30萬區間,對於玩車老炮來説,不需要投入很大的資金就能體驗三把鎖。對於沒有越野需求的消費者來説,硬漢的外形和豐富的用料配置,也能讓他們有了購買它的慾望。

有了坦克300打基礎,排量更大、更豪華的坦克500自然也吸引了不少購買者。

當然這樣的機會並不僅限於坦克,如果其它廠商,能夠抓住這個時代的變化,推出合適的產品,相信也能夠複製坦克系列這樣的成功案例。

就拿北京越野來説,作為中國越野第一品牌,是有着正兒八經的越野血統。不過也正是因為過於“純正”,很多時候只能吸引少部分越野老炮。

好比同價位的坦克300和北京BJ40,在主被動安全配置、駕駛輔助配置、智能化配置等方面,基本上是坦克300吊打北京BJ40。如果往兩台車裏一坐,我相信大部分人也都會選擇更有檔次感和科技感的坦克300。

要我説,北京越野要想在市場上吃得開,內飾部分是着重需要提升的點。在智能化時代,大屏幕、各種科技配置都要安排上,另外內飾設計也需要重新捯飭下,現在內飾雖然不算廉價,但還是缺乏檔次感和科技感。

當然乘坐舒適性和空間也要跟上,最後如果能在營銷上下點功夫,那北京BJ系列車型還是有很大機會成為熱銷車型的。

再來説説比亞迪,能讓比亞迪的銷量再次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離不開2021年初發布的DM-i混動,這也是插電混動捲土重來的標誌性開端。

去年前11個月,DM-i讓比亞迪插混車型的累計銷量同比增長471%!完全可以用“兇猛”來形容。而這樣“兇猛”的背後,一方面源自於DM-i直接競爭對手的暫時空缺,發佈更早的長城DHT四季度才開始交付,吉利的雷神DHT更是在去年年末才姍姍來遲。

日系兩田的重點也一直是不插電的HEV車型,其中豐田早在幾年前就推出了雷凌和卡羅拉的插電混動車型,但是由於價格過高,最後的命運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

本田在去年也推出了CR-V的PHEV版本,但這輛車不甚完美。體積大幅增加的電池組讓油箱從53升降到了僅26升,動力沒有改變而車重卻增加了。

日系品牌在PHEV車型上的不甚用心,給了自主品牌一個巨大的補位良機,但能不能抓得住就要看各位的本事了。

DM-i能如此熱銷,一方面跟最早量產有關,人民羣眾終究是更容易以產品為準,以至於一度有“只認識DM-i”的情況。

當然DM-i能如此快實現量產,也是因為其結構相較於長城檸檬DHT和吉利雷神DHT更為簡單,所以價格上也能做到更低,秦PLUS DM-i能做到10萬出頭的其中原因之一找到了。

而檸檬DHT在結構上增加了一個兩擋變速器,雷神DHT更是加入一個三擋變速器為星齒輪結構,可以看作是內置了一台3AT。相比於DM-i,它們的優勢就是可以使得車輛在高速下內燃機的轉速更低,提升油耗表現,也對NVH以及舒適性有利。

但是相應的物料成本,系統複雜程度增加而需要提高可靠性的成本都會增加,最終導致車輛售價的提升

可以看到星越L 雷神Hi·X的預售價去到了17.37萬元,與星越L燃油版次頂配車型的價格相當,這個售價可能會勸退一部分消費者,畢竟如果購車需求只是要一台省油的家用車的話,那很多人可能還是會把目光放在比亞迪的DM-i車型上。

不過這些都不是事,畢竟吉利旗下有很多價格實惠的車型,例如帝豪L、繽瑞、帝豪S、星瑞等等,如果將這套混動系統平鋪到每台車型上,那麼消費者可選擇的範圍就更廣了。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套系統燃油經濟上的優勢也將被凸顯出來,當然這個時間越短越好。

總結

成功並不是不能複製,只要在對的時機,製造出符合這個時代的產品,那銷量自然是不用愁的。只不過作為後來者,它們在被搶先一步佔據消費者心智的情況下,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依然能後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