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鐵鑄鍋到生產汽車零部件:湘南“精鑄小鎮”的傳承與飛躍

  “家有打鐵郎,不愁沒婆娘;家有打鐵工,鍋子不會空。”英花村村民周華兵的一天,是伴隨着“叮叮咚咚”的鍛造聲開始的。這位49歲的打鐵漢子,掄起鐵錘不停地敲打着燒紅的三指耙,彷彿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兒。

從打鐵鑄鍋到生產汽車零部件:湘南“精鑄小鎮”的傳承與飛躍

  4月12日,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塘村鎮英花村,周華兵在製作三指耙。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英花村所屬的郴州市嘉禾縣塘村鎮,居於湖南南部的丘陵間。塘村鎮鍛造產業起於秦漢,興於明清,歷史悠久,是遠近聞名的“鍛造之鄉”和“精鑄小鎮”。

  “打鐵要身體好、吃得了苦、勤快,才能堅持。”靠着家族傳承的手藝,周華兵從事打鐵行當已有30多年,“村裏大部分都是以家庭為單位作業,有些還去了廣東、廣西、貴州、江西等地。”周華兵説。

  和周華兵一樣,嘉禾縣菜刀鍛造技藝傳承人黃吉生跟父親打鐵也有30多年了。他如今和徒弟們每年要做30多萬把刀具,銷往全國各地。

從打鐵鑄鍋到生產汽車零部件:湘南“精鑄小鎮”的傳承與飛躍

  4月12日,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塘村鎮,黃吉生(左)在父親的指導下打鐵。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要3000多錘才能做好一把刀。打鐵時,身上流的汗不停流下來,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全身就像畫地圖一樣。”黃吉生用雙手託舉着先輩留下來的事業,歷經千錘百煉,成了小鎮里名副其實的“刀王”。

  走進塘村鎮“打鐵一條街”,可以看到灰黑的作坊裏,爐火正紅,揮汗如雨的打鐵工人正在捶打着鋤頭、柴刀、釘耙、火鉗等農具。千百年來,塘村人憑着一把鐵錘,“響”譽大江南北,火花四濺中也錘打出了一張耀眼的產業名片。

從打鐵鑄鍋到生產汽車零部件:湘南“精鑄小鎮”的傳承與飛躍

  這是4月12日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塘村鎮拍攝的刀具半成品。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隨着行業的更新迭代,機械化浪潮滾滾而來,傳承千年的打鐵鑄鍋手藝,迎來多形態發展的飛躍。“從傳統農具、刀具,到現在生產注塑機、汽車零部件,通過優勢平台打造、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等,嘉禾鍛造產業迎來大變化。”嘉禾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李棕祥説。

  記者在湖南嘉禾經濟開發區一間鑄造廠房看到,鋼材經過熔鍊、澆鑄、造型、砂處理、拋光等一系列工序,最後做成標準的小物件,包裝出庫。“我們採用訂單式生產,主要供應福特、五菱、法士特等車企。”該公司設備部部長黃曉輝説。

從打鐵鑄鍋到生產汽車零部件:湘南“精鑄小鎮”的傳承與飛躍

  4月12日,在湖南嘉禾經濟開發區的一間鑄造廠房,工人控制熔爐倒出鐵水。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鍛造本就是異常辛苦的行業,一線工人要能忍受高温、噪聲。”落户塘村鎮的嘉禾精工鍛鑄有限公司負責人雷衍發告訴記者,正因為有着久遠的歷史傳承,才讓嘉禾鍛造業能夠興盛至今,並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從打鐵鑄鍋到生產汽車零部件:湘南“精鑄小鎮”的傳承與飛躍

  4月12日,在湖南嘉禾經濟開發區的一間鑄造廠房,工人們檢查零件質量。新華社記者柳王敏攝

  記者瞭解到,通過近幾年的轉型升級,嘉禾已形成了一批質量水平高、品種門類齊全的規模化、專業化鑄鍛造企業,除了汽車零部件,還可以生產數控機牀、水輪泵、立交橋拉環和吊索等產品。

  嘉禾縣委書記郭薪表示,要以“江南精鑄之都”來統攬整個嘉禾縣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文字記者:明星、柳王敏、陳思汗

  視頻記者:明星、柳王敏、陳思汗

  編輯:初杭

  參與制作:嘉禾縣融媒體中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2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打鐵鑄鍋到生產汽車零部件:湘南“精鑄小鎮”的傳承與飛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