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林日 青木 李昊 陳欣 柳玉鵬】根據世界衞生組織27日通報的數據,全球新增確診病例在過去7天為410萬例,相較於前一週的降幅達到15%。在疫情最嚴重的美國,過去一週的新增病例減少17%。“我們開始看到地平線盡頭的曙光。”新澤西州州長墨菲27日説。但與此同時,1月是美國“最致命”的一個月,單日新增死亡病例多次超過去年從未出現的數字——4000例;法新社稱,27日的全球新增死亡病例也創紀錄地達到1.8萬例,報道形容“這是對疫情破壞性影響的最新提醒”。在中國,疫情防控同樣迎來關鍵期,持續40天的春運在28日正式拉開帷幕,官方預計,今年日均發送旅客4000萬人次,比去年增加逾10%。2021年開年,世界多國仍然籠罩在疫情陰影下。為此,世衞組織官員27日“提振士氣”道,人類不會輸掉抗擊新冠病毒的戰爭。
美國住院新冠患者人數減少
世衞組織27日表示,過去一週的全球新增確診病例數是在本月初達到峯值後連續第二週減少,其中歐洲的降幅最大,達到20%,非洲和美洲分別下降16%和14%。歐洲和美洲占上周新增病例總數的86%。
與此同時,法新社稱,全球新增死亡病例(1.8萬)在27日創下新高。根據世衞組織的數據,過去7天,世界新增死亡病例9.6萬例,與此前一週基本持平,出現明顯變化的是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降幅都達到5%。
世界疫情發展趨勢在很大程度上受疫情最嚴重地區與國家狀況的影響。據德國新聞電視台28日報道,歐洲最近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徘徊在20萬例左右,一些國家的新增病例有所減少,比如德國過去一週每10萬居民的發病率是3個月來首次低於100例。
美國27日新增確診病例15.5萬例,新增死亡逾4100例。住院患者從本月高峯期13萬人降至現在的10.8萬人。據美國CNBC網站27日報道,過去7天,該國平均日增病例約16萬例,下降17%;但平均日增死亡3300例,上漲12%。美國本月的死亡病例已經至少有7.92萬例,超過去年12月7.74萬例的紀錄。
為何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與死亡人數沒有朝着同一方向發展?《紐約時報》27日稱,這是因為現在報告的死亡病例很可能是幾周甚至幾個月前感染的,也就是説,目前的數據主要反映了美國去年11月和12月的疫情狀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流行病學家詹妮弗·努佐表示,如果新增病例繼續下降,那麼新增死亡病例也會在幾周之內減少。
據路透社28日報道,鑑於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正穩定減少,美國多州放鬆了限制措施:加利福尼亞州本週解除了大部分地區的居家令;俄亥俄州計劃在3月復課。
新毒株加速擴散
不過有公共衞生官員表示,不能掉以輕心,多國每日的疫情數據仍處在令人擔憂的高位,新增病例或再次上漲,變異病毒可能令疫苗及其抗體保護效果降低。截至25日,在英國首次發現的新毒株B.1.1.7已擴散至70個國家與地區,比前一週多10個國家;在南非出現的新毒株傳播到31個國家和地區;在巴西發現的新毒株已擴散至8個國家,前一週只有2個。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27日的數據,該國出現315例與B.1.1.7有關的病例,已擴散到至少28個州。《紐約時報》稱,如果沒有識別病毒基因突變的健全系統,那麼公共衞生官員在應對這一嚴重威脅時就是“兩眼一抹黑”。在拜登政府疫情應對小組27日首次召開的記者會上,協調員傑夫·齊恩茨警告説,美國追蹤新冠病毒潛在突變的能力在全球“排名第43位”,“這完全無法接受”。
多國政府最近收緊政策,以遏制變異病毒威脅:芬蘭禁止除必要以外的所有旅行;葡萄牙暫停與巴西通航;德國內政部長28日表示,計劃針對英國、巴西、南非、葡萄牙等國實行入境限制,他幾天前稱,新措施可能包括完全禁止航班進入德國。
法新社説,多國“瀰漫在悲觀情緒中”之際,世衞組織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科霍夫27日強調,人類不會輸掉抗擊新冠病毒的戰爭。“我們正為自己的生命而戰,我們必須確保不會互相爭鬥……我們將會征服這種病毒。”
疫苗短缺,馬德里暫停接種
科霍夫所説的“不會互相爭鬥”,令人不由得想到如今正在上演的“互相爭鬥”的現實——富裕國家不僅囤積疫苗,其內部還爆發搶奪戰,歐盟與英國製藥企業阿斯利康為“疫苗減供”的爭吵還在繼續。
對於阿斯利康稱,將疫苗優先供應給簽訂合同更早的英國很公平,歐盟委員會負責衞生和食品安全事務的委員基里亞基季斯27日表示,“我們反對先到先得的邏輯,這在肉鋪或許行得通,但在合同裏不行”。歐盟要求該企業用其在英國生產的疫苗來填補對歐盟成員國的供應缺口。BBC28日評論稱,歐盟官員的最新表態表明,對阿斯利康解釋説辭的“任何容忍已逐漸消失”。
28日,世衞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敦促各國不要為疫苗分配問題而爭吵。他強調,為填補短缺,疫苗製造商正在一週7天24小時地工作。
現在,歐洲已經開始感受到疫苗短缺帶來的“痛苦”。西班牙馬德里大區27日宣佈,暫停疫苗接種計劃至少15天。《紐約時報》稱,加泰羅尼亞有可能“跟進”。“明天我們的冰箱就空了。”加泰羅尼亞地區衞生官員阿吉蒙説。
外媒關注中國春運
27日,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4例,其中本土病例41例。
28日是春運的第一天,這意味着中國將迎來防疫關鍵期。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中國交通運輸部提供的數據稱,今年春運持續至3月8日,預計發送旅客17億人次左右,比2019年下降四成多,比2020年增加一成多。
28日,《環球時報》記者來到北京西站,發現一系列防疫與消毒工作已到位。進出站口共設置37台紅外測温儀,車站加強了客流引導,並增設免費口罩領取機。
BBC28日關注中國民眾今年在就地過年和回家團圓之間糾結。報道説,中國許多城市用補貼、消費券、手機流量、旅遊景點免費入場、積分落户優惠政策等激勵方式吸引外來務工人員留下。一些人仍堅持回家。“你在外面打工的意義也就是為了生活,連家人都見不到的話,工作有什麼動力呢?”老家位於河北邯鄲的劉先生説。也有人選擇響應號召。在北京經營小吃店的喬先生説,“最擔心的其實不是疫情,而是怕有其他政策變化”,而且今年情況特殊,家人都“很理解和支持”。
28日,來華考察的世衞組織國際專家組結束14天隔離期引發外媒關注。此前一天,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對記者説,美國希望對新冠病毒如何出現以及如何在全世界傳播進行“強有力、清晰”的國際調查,她還對來自中國的“虛假信息”表達關切。法新社28日評論説,國際專家組尚未開始考察,美國就將“政治包袱”加在他們身上。對於美方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8日表示,任何先入為主、預設前提進行負面揣測甚至企圖進行政治化解讀的言行都是不恰當的,將為世衞國際專家組在華開展科研合作帶來不必要干擾,不利於得出嚴肅科學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