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內蒙古日報》刊發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劉奇凡在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的工作報告全文。
這份報告全文超萬字,報告一方面提到了2020年的內蒙古反腐工作,另一方面也介紹了2021年的主要工作。
這份報告中,還點名道姓了不少落馬廳官。
查處了大批案件,清除了腐敗毒瘤
劉奇凡在內蒙古擔任紀委書記已經超4年了。
他是1967年4月生人,今年54歲,貴州水城人,199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8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管理學碩士,經濟師、律師。
公開資料顯示,他長期在貴州工作,官至貴州省委常委、秘書長,2016年10月跨省到內蒙古,後擔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這幾年來,內蒙古反腐工作備受外界關注,相信不少人都還記得,就在去年,內蒙古紀委曾連續多次一口氣發佈多名廳官被查的消息。
需要説明的是,不管是內蒙古掃黑除惡打“保護傘”,還是倒查20年涉煤腐敗,內蒙古紀委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今年兩會期間,劉奇凡曾對媒體表示,內蒙古查處大批案件,清除了腐敗毒瘤。截至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立案查處涉煤腐敗案件676件,相關人員960人。
“整治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也被寫入了上述工作報告。
報告中提到,全年共立案涉煤案件599件869人,其中廳局級幹部31人、縣處級幹部203人,結案402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03人,組織處理687人,移送司法機關78人。
被點名的落馬市委書記杜學軍 存在涉煤腐敗
這份報告中,還提到了不少落馬官員。報告中提到,堅決查處了杜學軍、孫振雲等廳局級幹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
值得一提的是,杜學軍就存在涉煤腐敗問題。
杜學軍,男,蒙古族,1965年5月出生,內蒙古海拉爾人,研究生,法學博士,198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8月參加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杜學軍長期在內蒙古工作,曾任興安盟盟委副書記、盟長,包頭市市長,烏蘭察布市委書記等。
2020年7月,55歲的杜學軍卸去職務,連全市幹部大會都未出席,突然消失在公眾視野。
今年2月底,中央紀委發佈《內蒙古自治區系列涉煤腐敗案以案促改工作啓示》。
文中提到,烏蘭察布市委書記杜學軍、自治區交通廳廳長白智、自治區原國土資源廳廳長白盾等56名廳局級幹部,鄂爾多斯市煤炭局原局長郭成信等216名縣處級幹部被立案審查調查。
孫振雲也長期在內蒙古工作,擔任過通遼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通遼市委副書記,通遼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黨組書記、廳長等。
2020年8月,孫振雲被查。今年3月1日,孫振雲被雙開。
紀委通報稱,他在生活保障方面為本人謀求特殊待遇,縱容涉黑涉惡活動,為黑惡勢力充當“保護傘”;違背社會公德,生活腐化墮落;違法決策,造成巨大國家煤礦資源損失等。
蘇和首次被證實是“保護傘”
劉奇凡的工作報告中,還提到了其他不少落馬官員:
堅決查處了蘇和、曹文敏等12名廳局級幹部“保護傘”
嚴肅查處了薛紀寧、劉金明、賈奇珍、佟鐵順等一批金融監管部門和國有金融企業領導幹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嚴肅查處原包商銀行違紀違法案
嚴肅查處了自治區紀委監委原副廳級檢查員劉文、呼倫貝爾市監委原委員崔元慶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
其中,蘇和曾任內蒙古自治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制委員會委員,2018年5月退休,2020年10月被查,被查時他已經65歲了。
這也是官方首次證實,蘇和是“保護傘”。
曹文敏曾任通遼市委常委、科爾沁區委書記,通遼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等,2020年3月被查。
據官方證實,曹文敏“四個意識”個個皆無,“六項紀律”項項違反。
他被指賣官鬻爵、腐化墮落、道德敗壞、對黨紀國法置若罔聞,嚴重破壞了當地政治生態;疫情防控期間聚眾賭博,為黑社會性質組織充當“保護傘”;違規從事營利性活動,在煤炭領域投資獲利,生活糜爛,搞權色、錢色交易;干預和插手公安機關辦案;不注重家風建設,對子女失管失教等。
毒瘤還沒有徹底剷除
劉奇凡在上述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目前內蒙古的反腐形勢:
“腐蝕和反腐蝕鬥爭依然嚴峻複雜,高壓態勢和頂風作案並存,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風險挑戰和腐敗問題關聯,傳統腐敗和新型腐敗交織,政治生態的毒瘤和滋生腐敗的土壤還沒有徹底剷除”。
他提到,今年將重點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聚焦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資密集、資源集中的領域和環節,堅決查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審批、國企改革、公共資源交易、科研管理中的腐敗問題,以及“雅賄”“影子股東”等隱性腐敗。
他還提到,要深挖徹查涉法涉訴信訪問題、輿情熱點問題背後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嚴懲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行為。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持續整治國企、高校腐敗問題。
同時,高度關注年輕幹部違紀違法問題,加強警示教育,做好正向引導,嚴格管理監督。
資料 | 內蒙古日報 新華社 中央紀委官網 北京日報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孟亞旭
編輯/趙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