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5月16日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16日報道,上週末發生在布法羅的槍擊案是白人至上主義這一恐怖主義浪潮帶來嚴重威脅的最可怕證據。這一在網上滋生的充滿仇恨的意識形態,為這個危險、分裂的時代增添了新的恐懼。
美國當地時間14日下午,18歲白人男性佩頓·金德倫在紐約州布法羅市一個以黑人為主的社區雜貨店內製造了槍擊事件,造成10人死亡、3人受傷。據美國廣播公司援引執法部門的消息,槍擊案的10名遇害者全部是非洲裔居民。警方稱,當天金德倫在超市內外共開了50槍。這作為美國最常見的大規模槍擊事件之一,已經足以令人感到恐怖,但僅在上週末就發生了幾起。
白人至上主義“替代理論”煽動
包括《洛杉磯時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內的不少美國媒體均指出,金德倫顯然是受到了白人至上主義“替代理論”的煽動。一些美國的白人至上主義者認為,白人會被非白人通過移民、跨種族婚姻或暴力替代,這種陰謀論逐漸形成“替代主義”。據美聯社2021年的一項民調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移民正在“替代”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
但是,關於布法羅案嫌疑人腐化的種族動機的細節也是最新的跡象,表明美國“中毒”的政治不僅無法阻止這種惡行,也無法阻止由槍支暴力造成的似乎無休止的殺戮。他們正在製造一種美國黑人在週六購物時被槍殺的氛圍,使情況變得更糟。
自民權運動取得最大成就的半個多世紀以來,由種族憤怒引發的殺戮事件越來越多——不僅針對美國黑人,也針對猶太人和西班牙裔——這似乎預示着一個內部不和的國家將迎來可怕的歷史新階段。
布法羅市市長拜倫·布朗(Byron Brown)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面對全國》(Face the Nation)節目中表示:“有人從幾百英里外開車而來,既不是這個社區的人,也不瞭解這個社區的人,來到這裏,為了以一種蓄意的、有預謀的方式奪走儘可能多的黑人的生命。”
有人會説布法羅槍擊案是一個病態的極端分子製造的孤立事件。但現在要提出這樣的論點越來越難了。2015年,21歲的白人男子戴倫·魯夫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一個非洲裔美國人的教堂內槍殺了包括牧師在內的9人;2018年,46歲的白人男子羅伯特·鮑爾斯闖入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的猶太人教堂,向正在教堂內禮拜的教徒進行了20分鐘的掃射,致11人死亡、6人受傷,造成了美國曆史上猶太人社區遭受的最為致命的攻擊,此類事件頻發都是出於種族仇恨。
這些當代趨勢證實了聯邦調查局(FBI)多年來的警告,即白人至上主義恐怖主義是美國國內的主要威脅,也提出了深層次的問題。
例如,保守派媒體網絡在黃金時段發佈比如“偉大替代理論”(Great Replacement Theory這類)煽動性材料,聲稱存在一個有組織的陰謀,用黑人、西班牙裔和猶太裔選民取代美國白人選民,這種做法該承擔什麼樣罪責?
根據警方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獲得的一份嫌疑人在行兇之前,曾在網上發佈了長達180頁的“犯案宣言”來看,這條種族顛覆路線似乎影響了布法羅槍擊案嫌疑人佩頓·金德倫。
在這份被認為是金德倫所寫的文件中,他談到了他對白人人口減少的看法,以及種族和文化取代白人的主張。一名熟悉調查情況的官員表示,被控一級謀殺的金德倫在被捕後發表了充滿對黑人社區仇恨的聲明。調查人員還通過搜查令和其他渠道發現了其他信息,表明金德倫正在“研究”以前的仇恨襲擊和槍擊事件。
美國民眾被槍擊恐怖支配的週末
布法羅槍擊案還引發了政客們為受害者祈禱這司空見慣且徒勞儀式,與此同時,民主黨要求槍支管制,而共和黨人仍在槍擊案中使用的槍支是否合法的問題上模稜兩可。
自槍手闖入超市以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對槍支法進行温和、受限的改革,有機會繞過參議院阻撓議事造成的共和黨僵局。一些民主黨人可能也不願在中期選舉年就槍支管制措施投票。因此,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布法羅市將加入其他城市的行列,成為美國不願就如何防止大規模槍擊事件達成協議的象徵。
雖然布法羅槍擊事件是本週末最可怕的槍支暴力事件,但這絕不是唯一一起流血事件。15日,加利福尼亞州奧蘭治縣拉古納伍茲一所教堂發生的槍擊,造成1死5傷,拉古納伍茲以養老社區知名。有當地居民稱,沒想到槍支暴力事件也會蔓延到那裏。當地時間13日晚間,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中心發生多起槍擊事件,造成20人受傷。14日晚上,一名16歲少年在芝加哥千禧公園的“豆子”公共藝術展覽附近被槍殺。在得克薩斯州,一箇舊貨市場的槍擊事件導致2人死亡,3人受傷……這還不是週末發生的全部的槍擊案件。
高生活成本、被漠視的新冠疫情……美國民眾不安全感加劇
父母找不到嬰兒配方奶粉,高通脹導致食品價格飆升,每加侖汽油的價格幾乎每天都創下新高,這些現狀使數百萬美國人的生活痛苦不堪。
兩年多來,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疫情在美國已造成超過100萬死亡病例,讓更多的人筋疲力盡。在這個似乎分裂為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國家裏,疫苗和口罩問題上又出現了新的政見分歧。
美國正遭受着多方面的傷害,布法羅槍擊恐怖事件很可能會加劇許多美國人正在經歷的各種形式的不安全感。
(編譯:馬芮 編輯: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