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建大學子三下鄉:瞭解建築垃圾 還地球一片藍天

中國青年網西安7月21日電(通訊員 李辰楊)為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號召,落實垃圾分類回收與再利用的政策,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理學院的建築垃圾資源化調查隊選擇對西安的建築垃圾管理與再利用進行考察。7月15日,通過採訪和實地調查的形式瞭解西安市的建築垃圾分類、處理以及再利用情況。

管理所監管,官方與轄區分工

調查員前往西安臨潼區的垃圾管理所,尋找負責管理建築垃圾的工作人員。在管理所內,調查員採訪到了工作人員李主任。通過採訪瞭解到:建築垃圾分為黃土、拆除垃圾、雜土三類;其中黃土可以進行回填,改變地形;拆除垃圾需要送到有關處理部門進行回收再利用,李主任驕傲地告訴通訊員,在臨潼區當地,拆除垃圾的再利用率達到了80%。雜土是黃土、拆除垃圾混合物,難以處理和再利用,因此只能送至垃圾消納場進行掩埋降解。

當調查員詢問建築垃圾具體處理時,李主任講解道,管理所只負責監察垃圾運輸和審批運輸日報,更加詳細的管理由轄區直接負責。“通過這種分工可以使管理所工作更加精準高效,專業的事情由專業的人來負責,相關工地處理建築垃圾時比我們更清楚。消納場是處理雜土和黃土的關鍵地點,具體處理方式由消納場制定。”李主任為調查員解釋道

西建大學子三下鄉:瞭解建築垃圾 還地球一片藍天

消納場處理,傳統與創新並進

查詢《西安市建築垃圾消納場所信息採集一覽表》等文件後,調查員前往西安白鹿原附近的青菜溝垃圾消納場進行實地考察。在青菜溝垃圾消納場中,有數座建築殘骸堆積成的山丘,上面長滿了雜草,整片區域到處都是建築垃圾,看起來非常荒蕪。據調查員瞭解到,消納場堆放的都是無法有效再利用的雜土垃圾,青菜溝消納場採辦了一些設備對部分垃圾採用制磚法來進行資源再利用。但由於消納場堆放的雜土數量過於龐大,且制磚的效率很低成本也偏高,因此處理再利用的雜土過少,收效甚微,更多的雜土只能堆放在消納場進行自然降解。

消納場的工作人員講解道,目前青菜溝消納場已經停運了;在沒有停運之前,當地包括附近區的建築垃圾都會運輸到這裏來,但由於自然降解的速度極慢,垃圾堆積數量很難減少。當垃圾堆積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超出消納場的容量,此時就不得不停運當前消納場,轉而在別的地方開闢新的臨時場所。工作人員告訴調查員,目前西安的建築垃圾會往藍田,周至縣甚至銅川市的消納場運輸進行填埋、堆放。

西建大學子三下鄉:瞭解建築垃圾 還地球一片藍天

城中村改造,機械與人工結合

老舊的民房不斷的被挖掘機推倒,不遠處的小型挖掘機抽出建築殘骸中的鋼筋,拆遷民工們在廢墟里不停翻找。調查員詢問民工得知,廢墟中有許多可以再利用的垃圾和金屬,但比較小機器無法識別,只能人工翻找儘量拾取可以回收的物品。

在休息時調查員通過工作人員周翔瞭解到,在分類過程中有着有着一整套嚴密而有序的分類流程。首先需要由挖掘機將混凝土裏面的大型鋼筋抽出,之後民工在廢墟里翻找小鋼筋,做集中處理後運到相關部門直接處理再利用;其次必須將拆除垃圾分離出來,在分離雜土後剩下的才是黃土。由於是民居拆遷,工作人員還必須小心地尋找並安置好未搬走的煤氣罐等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危險品,最後進行額外處理。

“拆遷過程中,這些鋼筋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所以我們要儘量把所有鋼筋找出來,做到不浪費。另一隊人負責找危險品,保證施工安全。”周翔為調查員解釋道,“剩下的雜土垃圾會在晚上用大車拉到消納場填埋,剩下的黃土會就地掩埋,改變地形。儘量最大化利用處理這些建築垃圾。”

西建大學子三下鄉:瞭解建築垃圾 還地球一片藍天

第一階段的考察就此告一段落,對於西安市的建築垃圾的再利用方式調查隊已經有了大概認識。目前西安市建築垃圾處理的方式主要是填埋或者堆放,這不僅佔用了大量土地,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解決如何合理的利用建築垃圾,以及回收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效益,是接下來的調查過程中的重點任務,結合國家政策,為建築垃圾的未來找一條合理出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8 字。

轉載請註明: 西建大學子三下鄉:瞭解建築垃圾 還地球一片藍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