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後,當下日本又有大事發生,對修憲持積極態度的日本自民黨贏得參院選舉,“安倍派”或分崩離析,日本將更具攻擊性,周邊國家需保持警惕。
據環球網報道,當地時間7月10日,在日本舉行的第26屆國會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獲得超過半數席位,選舉結果也顯示,包括非改選席位在內,對修憲持積極態度的自民黨、公明黨、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等的參議院議席已達到166席,已確保維持提議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議席。由於安倍晉三8日在出席助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令這場選舉更受關注。
有日本學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目前來看,自民黨雖已取得壓倒性勝利,但其真正挑戰實際上來自於黨內最大派閥“安倍派”的未來走向。“安倍派”雖然是自民黨內最大派閥,但候選人並不明朗,這意味着“安倍派”有可能分崩離析、各立山頭,也可能被其他派閥吸收,甚至有可能從黨內最大派閥萎縮至黨內最小派閥。與此同時,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主張將會更加清晰地得到體現。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抵抗改善對華關係的右翼勢力,岸田文雄實際上不具備壓制能力,這也是他不如安倍晉三的地方。
對此,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認為,岸田文雄在其任內,中日關係得到改善的可能性很低,不排除日本政府為了把國內矛盾轉移至國外,將繼續利用國民情緒敵視中國。正因如此,笪志剛表示,安倍晉三生前有能力平衡黨內各種極端聲音,而現在少了這種平衡,今後整個日本社會的保守姿態可能會變得更加強硬。特別是在一些地區事務上,日本可能變得更加具有攻擊性,而這也是周邊國家需要保持警惕的。
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日本政府在修憲以試圖解禁集體自衞權,以及謀求“軍事正常化”等動向越來越明顯,早已不是一兩天的事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增加軍費,此外還有就是借中俄兩國在日本海以及周邊海域的正常活動進行頻繁炒作,同時積極配合美國在涉台、釣魚島、南海等問題上發表各種極具挑釁性的言論,例如所謂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美日同盟有事”。而日方的這些舉動的目的就是蓄意製造地區緊張局勢,然後好對中國倒打一耙,配合美國政府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繼而藉着所謂的“外部威脅”,為自己謀求“軍事正常化”找藉口。
結合多位受訪中日學者的分析不難看出,今後日本社會的保守姿態可能更加強硬,而其“主子”美國為了推廣其所謂“印太戰略”,遏制中國的強勢發展,勢必會極力拉攏日本,這也就導致美國對日本的“軍事正常化”鉗制力度逐漸縮小,在此背景下,日本謀求的“軍事正常化”不排除會實現,對此,曾經遭受過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東亞、東南亞國家應當保持足夠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