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 ‖ 三伏天的由來--秦德公設伏

【來源:咸陽博物院官微】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温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今日入伏 ‖ 三伏天的由來--秦德公設伏

伏天的由來跟秦德公有關。説話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將都城遷往雍城,卻遇到了最炎熱的夏天,城內許多人都病倒了,上吐下瀉、呼吸不順,甚至還有熱死的。民眾議論紛紛,有説是天降災禍,有説是鬼神作祟,總之是謠言四散,弄得人心惶惶。這可讓剛即位不久的秦德公煩躁無比,剛遷都就遇上了天災,民心不穩呀。為了穩定人心,秦德公讓史官把最熱的這天命名為“伏日”,並下令修建了一座伏祠,用來祭祀祈福。

今日入伏 ‖ 三伏天的由來--秦德公設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陽氣大盛,所以伏天是全年最熱的時候。伏日陰氣潛伏,容易化為蠱毒害人。於是秦德公命人將狗殺死,把狗的肢體懸掛到四面城門上,用來驅陰毒、避邪氣(《史記.秦本紀》載:“(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蠱”)。
狗在十二地支中排在“戌”位,是十二地支的火庫,火炎燥向上為陽,是所有動物中陽氣最盛的,又與人關係密切,能吸收人的陽氣,因此比其他動物更有辟邪效果。後來,還演變為在伏天殺狗分食狗肉,以防止夏天過後,陰氣回升傷人身體。

今日入伏 ‖ 三伏天的由來--秦德公設伏

那麼三伏天是怎麼計算的?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庚”指庚日,庚字在天干中排第七,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2022年三伏天時間表
7月16日開始,8月24日結束,共計40天。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咱們北方地區在入伏時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傳統。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也就是老百姓常説的“苦夏”,而餃子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並且餃子的外形像元寶,有“元寶藏福”的意思,所以小暑吃頭伏餃子象徵着福氣滿滿。

今日入伏 ‖ 三伏天的由來--秦德公設伏

進入伏天,天氣越來越濕熱,導致細菌病毒活躍,許多人容易得病或中暑。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飲食和衞生,不能吃太多生冷食品。可飲一些綠豆湯或菊花茶來清涼解暑,多吃一些清熱祛濕的東西,如薏米山藥紅豆粥可以健脾祛濕,多吃苦瓜、絲瓜、秋葵、馬齒莧、菠蘿、西瓜、胡蘿蔔、檸檬等。三伏天要適當的發汗,不要老吹空調,可以喝羊肉湯、薑茶發汗散寒。要多運動,但避免劇烈運動,可以散步、慢跑,做一些輕鬆的有氧運動來促進發汗,排除體內濕氣。

今日入伏 ‖ 三伏天的由來--秦德公設伏

今日入伏 ‖ 三伏天的由來--秦德公設伏

來源:秦公一號大墓

微信號|咸陽博物院官微

新浪微博|咸陽博物院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5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入伏 ‖ 三伏天的由來--秦德公設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