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是一名非典型學霸。她先後畢業於吉林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拿到了國際政治、西班牙語、公共衞生事業管理、國際發展4個專業學位。在迷上海洋世界的浩瀚與美麗後,她成了一名在海洋撿垃圾的潛水員。作為首位獲得聯合國地球衞士青年獎的中國人,王淼致力於讓更多高學歷、高收入、時間靈活的青年潛水員成為守護海洋的衞士。
從大學起,王淼就選擇了公益作為自己的職業方向。她加入學校志願者協會,組織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志願者工作、參加交換項目到非洲喀麥隆為當地青年提供電腦技能培訓、讀研前到可可西里參與藏羚羊放養和保護、畢業後在西藏援建兩年。也正是在西藏援建期間,她第一次潛水,此後開始思考如何把海洋與公益結合起來。
她瞄準了潛水員羣體。他們年齡大約在18至35歲,大多擁有高學歷,工作收入不錯且時間自由,能夠為海洋保護提供更多的時間和資源。而且,國內潛水員數量在過去十年間穩定增長。
2017年4月,她決心籌建以潛水員為主體的海洋保護聯盟,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出了招募帖。兩個月後,她成立了“無境深藍”,一個整合潛水員資源,支持潛水員參與海洋環境保護的公益組織。目前,“無境深藍”的業務大約可以覆蓋30個城市、50個社羣,其中包括9個高校社團,平均每年在自己的學校開展大約3場活動。當海洋保護變成一種很酷的生活方式時,越來越多大學生開始關注海洋議題,從學習者變成活動執行者。
據王淼介紹,打撈海洋垃圾就是海洋公民科學項目的重要內容,“無境深藍”資助全國多個潛水員團隊在不同省份的水下點位每個月定期進行一次垃圾調查和垃圾清理,每年大約開展150至200場活動。海洋公民科學項目的另外兩項內容是與科研團隊合作針對定點區域的珊瑚礁分佈和健康狀況進行調查,教潛水員如何清理有毒、帶刺的海星。
“我們最核心的業務是海洋能力發展培養。”王淼表示,通過開發標準作業流程,提供資源支持和平台,“無境深藍”讓更多有意願的人有路徑學習和參與海洋公益,培養出一批海洋公益落地項目的執行團隊和志願者。
在“無境深藍”組織的一次海洋環境意識調研中,大部分樣本量都來源於25歲以下的年輕人。
詳見A8版
文/本報記者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