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陳維城)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的融合發展,將是提升交通治理能力和城市發展水平的關鍵所在。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公路工程諮詢集團原總經理李志軍在《關於促進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融合發展的提案》中建議,完善頂層設計,明確牽頭部門,建立協同機制;加強標準建設,凝聚行業發展共識;力爭精細化管理,優化城市交通治理。
相關研究表明,在智能汽車的初級階段,通過智能輔助技術就可以減少50%到80%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隨着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與人工智能技術高速發展,智能汽車與智能交通的協同技術將有望實現零傷亡甚至零事故。
當前世界各國都將智能汽車作為新一輪科技競爭的核心領域。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指出要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建設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打造基於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集城市動態靜態數據於一體的智慧出行平台,從而明確了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融合發展的戰略方向。
李志軍介紹,我國現階段出現的車路協同各地建設標準不統一、企業應用不能互通、經營主體不確定等問題,導致道路改造投入高昂、使用率比較低、實際應用價值難以評估,大量的政府財政資金投入而無實際成效,長此以往將損害各地及中央的產業支持力度及熱情,也將對後續的產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目前各地對車路協同建設的政府牽頭部門五花八門,且由於涉及城市規劃、路網建設、能源額度、交通設施與管理等多方面的審批與調整,在相關項目立項、規劃、審核批准的程序上缺乏明確的流程與協同機制。由於出發點不同,造成應用定位不清晰、建設標準不統一,為後續的商用化帶來困惑。建議從國家層面明確政府牽頭部門,建立跨部門的聯席工作組,明確審批流程,減少操作障礙,積極推進車路協同統一的功能探索與應用場景的落地。”李志軍建議。
李志軍表示,目前,由於技術方案差異化導致的大量企業無法使用新建成的基礎設施現象也較為突出,因此造成大量資源閒置,並可能出現建完即結束、試完即閒置的尷尬局面。鑑於現階段是L2~L4級別智能網聯汽車的混合使用與部署期,因此如何有標準、有節奏、面向不同級別車輛、依場景統一建設車路協同基礎設施,以達到分步、分級滿足絕大部分車輛數據及使用需求,中短期和長期社會效益兼顧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技術難題。
“目前我國尚未有明確的政府部門或行業聯盟明確關注車路協同標準的推進與落地驗證,因此必須儘快明確主管機構,採取小步快跑的節奏方式,先小範圍驗證、試點先行,總結有效的解決方案和技術路徑,最終形成行業統一的規範和目標。”李志軍認為。
李志軍提到,智能網聯汽車及車路協同的落地將為城市交通治理帶來新的思路及可行性探索路徑,同時也將帶動除製造領域產業鏈重構外的汽車後市場服務、城市空間規劃、能源利用方式等全方位的城市管理新課題。
“建議各相關部門在十四五期間高度關注並重點研究將如何高效利用城市空間、合理規劃停車場及充電基礎設施、調整能源供給結構,解決城市擁堵問題,提升城市交通效率。並積極推動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全自動化運營體系和共享出行新模式。”李志軍表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王心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