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蜉蝣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裏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看過一句話:“每一個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對於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們的全世界,父母隨口而出的語言,或許就是孩子未來要走的路。
可想而知,父母的指責、父母的否定、父母的貶低,殺傷力有多大,幾乎可以毀了孩子一生。
有些父母,心裏希望你比誰都好,嘴裏卻説你比誰都差。
1、“貶低”式教育,是給孩子的一劑毒藥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
一個00後男孩,家裏買了一台冰箱,送貨中出現了狀況。
男孩與媽媽在電話溝通時,表達得不清楚,於是媽媽就罵他:你咋這麼笨呢?死了得了。
接着,爸爸對他又是一頓吼:這點事都整不明白。
這些話刺激到了他,沒過多久他就爬上了天台,還拍了一段視頻發給了媽媽,説要跳樓。
後來民警勸阻時,男孩的情緒還非常激動:
你們都管不了,我父母都不管我了!
看得出,父母的這兩句責罵,成了壓垮男孩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些父母或許會説,是孩子心理太脆弱了,父母氣急之下説出來的話,又沒有惡意,怎麼就到這個地步了?
因為孩子比我們想象中還要敏感,他們對外界的評價非常在意,尤其是父母的評價。
父母説他是什麼樣,他就會相信自己是什麼樣,可想而知,當父母滿嘴都是貶低的話,孩子內心的自己更是一無是處。
甚至會覺得自己生來就是一個錯誤,或許自己消失才是對這個世界,對自己父母最大的貢獻。
父母貶低的語言,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方式,沒有任何痕跡,但是它就是具有可以摧毀一個孩子的力量。
2、“自謙”式教育,讓孩子學不會自信
謙虛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但是在教育孩子上,父母的過於謙虛,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中國父母聚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就是孩子,每當別人誇獎自己孩子時,哪怕父母眼裏都是與有榮焉,但是嘴裏卻還是謙虛道:“哪裏哪裏,他還差的遠呢。”
有位家長説:“以前我發現,每次一誇獎我女兒,她就洋洋得意起來,我怕她會驕傲自大,於是只要一聽見別人誇她,就數落她的缺點,我這還不是為她好?”
孩子聽不懂父母的謙辭,他們只知道父母在別人面前否定了自己。
作家桐華説:孩子在很多時候,比大人還要愛面子,因為世界很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
孩子都是有虛榮心的,這不是一件壞事,父母越在外人面前維持孩子的好形象,孩子自己就越會努力變得更優秀。
父母越在外人面前貶低孩子,孩子就會從開始的無地自容,到後來的自暴自棄,也不願意去努力變得更好了。
所以,面對別人對孩子的誇獎,不要謙虛,實事求是才能鼓勵孩子更優秀,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真實的尊重。
以後,別人誇你的孩子學習很努力時,請認真回覆:“是的,他的確很努力,我為他驕傲!”
3、“挫折”式教育,讓孩子得不到快樂
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裏,有個小女孩跟爸爸説:
“爸爸,你有一點點缺點,知道是什麼嗎?”
“就是有時候你老是讓別人不開心,這是一個缺點。”
“你能改掉嗎?”
可沒想到,坐在前排的爸爸斬釘截鐵地回答“不能”,並給女兒講起了大道理:
“其實我是為了你好,要知道,温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雨。”
“所以我現在就要讓你經常不開心,以後你才不容易崩潰。”
聽了爸爸的一席話,小女孩更加委屈了,不斷地用小手抹着眼淚,委屈的説:
“可是......小孩子如果老是不開心,就會得一種不開心的病啊, 會變老!”
我們總以為在讓孩子學會面對風浪,殊不知,我們的行為已然成為孩子無法招架的“風浪”。
我們總以為挫折教育是讓孩子吃苦,是把孩子丟到困境裏,讓他自己掙脱,這樣的挫折教育只會讓孩子處在孤立無援的狀態。
孩子的生活中本來就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父母要做的,是以愛為主題,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守望着孩子在挫折中逐漸堅強。
正如《教育的選擇》中所説的: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長制造挫折,而是能夠和孩子一同面對挫折。”
人生實苦,請允許孩子快樂,“給小孩擁抱和糖,給小孩温和柔軟,等他們變成大人才不會覺得遺憾。”
美國小説《慾望山莊》裏説:“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語言有時候比暴力更能傷人。”
這句話,也適用於家庭教育中,語言是帶情緒的,能給人感受温暖,也能帶給人傷害。
好的父母,都懂得好好説話,給孩子鼓勵和肯定,給孩子愛和底氣,而不是給孩子冷漠和傷害。
父母與孩子好好説話,家庭才能幸福美滿,孩子才能健康自信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