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到底是怎麼來的

聯合國最重要的機構是安全理事會,而安理會中影響最大的國家是五大常任理事國,因為他們有“一票否決權”,可以推翻得到眾多國家贊成的安理會決議。那麼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到底是怎麼來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為了防止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爆發並鞏固一戰的勝利成果,一戰戰勝國成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全球範圍的主權國家組織——國際聯盟,簡稱“國聯”。如今聯合國的組織架構很多都參考了國際聯盟。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到底是怎麼來的

國際聯盟的主要機構分別是全體大會、行政院、秘書處。其中全體大會類似於聯合國大會,是名義上的最高機構;行政院類似於聯合國安理會,是實際上的核心機構;秘書處則負責處理國際聯盟的日常事務。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到底是怎麼來的

行政院本由五個常任理事國(英國、法國、美國、意大利、日本)和四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但美國拒絕加入國際聯盟,而德國和蘇聯分別於1926年和1934年成為常任理事國,所以國聯的常任理事國總數共有六個。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到底是怎麼來的

雖然有常任理事國,但國聯行政院表決的原則是“多數一致”,即只要有一個國家不贊成,該決議便不得通過。按照“多數一致”原則,國聯根本無法處理大國矛盾。所以隨着德日意等軸心國的退出,國聯基本是名存實亡。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到底是怎麼來的

二戰後期,美蘇英開始圍繞建立聯合國的問題進行談判。美英兩國最初想讓聯合國和國聯一樣按照“多數一致”原則表決問題,但遭到了蘇聯的激烈反對。最後蘇聯表示:如果採取“多數一致”原則,蘇聯陣營將不參加聯合國。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到底是怎麼來的

如果蘇聯不參加,那麼聯合國就會跟國聯一樣名存實亡。對於美英來説,“大國聯合管理全球”比“大國單獨支配半球”更為有利。最後在聯合國表決程序的問題上,美蘇英三大國確定以“大國一致”為基本原則。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到底是怎麼來的

所謂“大國一致”原則指的是聯合國安理會任何決議都必須得到包括全體常任理事國在內的九票以上同意才能通過,這也就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權”的由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52 字。

轉載請註明: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到底是怎麼來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