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對於印度人的印象,除去奇葩的生活習慣、奇怪的飲食行為外,就在於那一身奇異的膚色了,印度人的膚色差異較大,皮膚黑的人比黃種人黑,皮膚白的人,和歐洲白人差不多,加上較大的五官,看起來倒是與黑人更加接近一些,可實際上,印度人是白種人。
歐洲、北非等地,是白種人原住民的分佈區域,隨着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全球各地都出現了白種人的蹤跡。其中,就包括從遙遠的北方前來,征服印度土著的歐洲雅利安人。
成為統治者後,雅利安人棲息於當地,印度土著被驅逐,為了維護統治,他們還劃分種姓,以此判斷尊卑,那麼,印度人的膚色為何如此多變。
國家弱小,邦國鬆散的後果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優秀燦爛的文化,並未在後代持續長久,實際上,歷史上的印度並非一個權力集中的地方,只是一片地區的統稱。
長期以來,內部的國家聯盟就十分鬆散,雖然,期間有人想完成統一,但不是中途夭折,就是苗頭都沒有。最終還是在英國的幫助下,勉強完成統一進程。
起初,印度人的膚色還是一致的,但弱小勢必抵擋不住他人的侵略,面對其他有色人種的入侵,鬆散的邦國根本抵禦不住,從雅利安人到後來的波斯人,印度可謂是敗了又敗,始終被釘死在戰敗國的位置上。
所以回過頭來看,國內膚色繁多的人種,大部分是當年慘遭入侵的結果,在長達幾千年倍受剝削的歷史中,黑色粘上了白色、染上了棕色,再也回不去原來的面貌,只能悲哀的一代一代流傳下去,不僅如此,種姓制度的壓迫下,讓早先的印度原住民遭到剝削,也的確挺悲哀的。
民族多樣,後代的種類也較為繁多
印度國內有高達10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數量也不低,各個民族有自己的本族語言,吵起架來都聽不懂對方説啥。複雜的種族背景,也讓印度經歷了多次種族融合,無論是入侵還是被入侵,形成了今天的印度。
最早的印度人是黑種人,來自於非洲,後來,大量的澳大利亞人遷入,棕色與黑色的交融形成了新的皮膚,身為黃種人的蒙古利亞人,也參與了進來,加上白種人雅利安人、達羅毗荼人,五個種族互相融合。
白種人雖佔優勢,但印度半島地處熱帶,受當地氣候的影響,膚色也慢慢加深,成為了現在看到的黑色。
多民族、多種族的混合下,印度人的膚色自然花樣繁多,導致很多人混淆了他們真正的膚色,在歷史上,歐洲和中亞曾多次入侵印度,無力反抗下,白種人又多了起來,也就説明了現在還有些膚色白的印度人的原因。
面對不同膚色,印度奇異的同化能力
雖然慘遭剝削,可還是不得不提,印度人奇特的同化能力。不管是波斯人、希臘人,還是阿拉伯人等,每次入侵,都給印度帶來了新的膚色,彼此基因的不斷融合,讓眾多性狀特徵集於一身。早在英國殖民前,印度就曾擁有高達500多個君主國家,可見民族的龐大程度。
後來印度又被多次入侵,但都是很短暫的統治後,迅速被當地同化,面對各色人種,除去英國人之外,這些被同化的種族,也就成了印度的一部分。
今天,我們能在印度人臉上,看到高加索人的特徵、白人近橢圓形的頭顱骨、以及大洋洲棕色人種的特徵。
現在印度人的膚色,更像是以上的混血,就像拉美地區與黃種人所生的混血兒一樣。現代的印度人雖講印度語,但又與歐洲語言有部分關聯。
高種姓的人以白人居多,奴隸以棕黑居多。歷史車輪向前推進,受到氣候環境的影響,印度人也並未完全變成黑色,赤道一帶雖熱,但印度祖先遷徙到這裏的時間並不長,因此也不是純黑。
深眼窩、薄嘴唇、高鼻樑、捲曲的頭髮,搭配的卻是深色的肌膚,的確很容易讓人混淆是黑種人,要不是受種姓制度影響,印度人還是保持着非常顯著的白人特徵,底層的奴隸遭到歧視,也是造成膚色多樣的一個原因。
另外,與文化的認同感也有關聯,膚色並不是判斷人種的唯一標準,文化淵遠流長,內心的信仰長久不變,當今印度人為何在西方受到歡迎,也有自身的主觀性在裏面,就像有些民族膚色較白,但因信仰不同,他們也並不認為自己就是白種人一樣。
所以總的來説,印度人膚色奇特有許多原因,根本之處還是在於其他人種的入侵或遷移,造就瞭如今我們看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