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智庫專家:俄中合作“更新、更高、更美”

  【特別關注】  

光明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韓顯陽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近日刊登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洛馬諾夫接受該社特約記者維亞切斯拉夫·捷列霍夫訪談的文章,深入闡述和分析俄外長拉夫羅夫上週訪華成果及俄中關係發展前景。該文認為,俄外長訪華進一步展示了兩國關係的深厚根基。

  “俄中積累了足夠多的互信與尊重”

今年正值《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是中俄兩國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間節點。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指出,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俄之間的全面戰略協作只會加強,不會削弱;只會拓展,不會收縮。

洛馬諾夫表示,事實證明,俄中元首2001年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是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該條約所確定的“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以及“永遠做好鄰居、好夥伴、好朋友”等兩國合作的基礎性原則,在當下仍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與俄羅斯和美西方關係“從糟糕到非常糟糕”的下滑不同,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正展現出“更新、更高和更美”的特點。

在回答捷列霍夫有關“俄中為何沒有結成聯盟”這一問題時,洛馬諾夫稱“從更廣泛意義上來講,沒有結盟意味着雙方認為無結盟必要”。他説,俄中在雙邊交往中積累了足夠多的互信與尊重,兩國選擇了“世代友好、永不為敵”。

洛馬諾夫認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3月初回答俄羅斯塔斯社記者提問時有關中俄關系的闡述,令人印象深刻。考慮到俄與美西方關係“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的現實,俄中外長桂林會晤的意義更加凸顯。洛馬諾夫表示:“毋庸置疑,俄中兩國比20年前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時更加需要彼此。”

  “真誠的朋友和可靠夥伴”

2021年對中俄關系是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兩國通過共同規劃未來戰略協作使雙邊關係躍升到新水平。

洛馬諾夫説,王毅外長將俄中戰略合作定義為三個“沒有”,即“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這是中方一個明確而獨特的建議,體現其最高層越來越重視中俄關系,並將據此與俄討論雙邊關係的發展問題。

洛馬諾夫認為,中俄正在為雙邊關係未來定位四種新“模式”。首先,中俄將打造戰略互信的典範,堅定支持對方維護核心重大利益,聯手反對“顏色革命”,打擊各種虛假信息,維護各自主權和政權安全。其次,中俄將打造互利合作的典範,深化“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推動經貿投資合作提質升級,同時拓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合作。第三,中俄將打造民心相通的典範,弘揚傳統友好,促進人文交流,讓中俄友誼薪火相傳。第四,中俄還將打造公平正義的典範,攜手維護多邊主義,維護聯合國權威,維護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洛馬諾夫強調,“第四種模式”誕生於俄中在國際關係中為正義而進行的共同鬥爭,“但不應當像西方媒體那樣將雙方接近的原因簡單化、概念化”。美西方認為,俄中“突然接近”發生在中美在阿拉斯加激烈爭執以後,是雙方共同應對西方制裁的反應。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早在2019年的夏天,俄中元首就在莫斯科宣佈將兩國關係提升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向世界宣示中俄關系迎來新的里程碑。而王毅外長所闡釋的內容表明,中方非常重視這一前景,併為此尋找新想法、新觀念。

洛馬諾夫同時表示,俄中外長在桂林相互通報本國對美關係近況,是兩國共同應對當前國際局勢的體現。他説,拜登政府執政後,不但沒有解除特朗普政府發起“貿易戰”時的對華貿易和經濟限制措施,而且還以所謂“民主聯盟”的形式搭建了一個新的對抗平台,搞起了跨大西洋聯盟“小圈子”,搞拉幫結夥的集團政治。

深諳中國傳統哲學的洛馬諾夫指出,自孔子時代以來的2000多年中,中國一直遵循“和諧”理念並取得了為世人稱頌的成就,這也是當代中國能與美國、歐洲、第三世界國家以及俄羅斯開展合作並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即便是在特朗普執政期間發動對華“貿易戰”“科技戰”,中國也未放棄傳統。

洛馬諾夫最後説,中國需要真誠的朋友和可靠夥伴,“毋庸置疑,俄羅斯正在越來越好地扮演這樣的角色”。

  (光明日報莫斯科3月28日電)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29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0 字。

轉載請註明: 俄羅斯智庫專家:俄中合作“更新、更高、更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