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民國時期,有一個重要的社會和學術文化現象,即現代社會調查得以在中國興起並實現最初發展。對於這一重要的歷史現象,學術界長期關注並有過多方面、多學科的涉獵與探討,但迄今為止,尚缺乏建立在全面、紮實史料基礎上的綜合性整體把握和貫通深入的史學研究。最近,李章鵬終於完成了學術突破,推出他打磨十餘年的《現代社會調查在中國的興起:1897—1937》,很是令人欣慰。
不少社會學科的崛起,都同社會調查緊密關聯
無論是古代的中國還是西方,都曾產生並長期存在調查事實和調查現象。
在西方社會向近代轉進的過程中,調查觀念、技術方法和理論建構等方面,都先行經歷了深刻的發展變化,傳統調查逐漸演變成現代調查。政府部門因現代行政和社會問題頻發、亟謀解決之道,民間社會團體和個人出於瞭解社會、改造社會的目的,高校、科研機關和學者們為了研究社會和學術發展的需要,均開展了大量相關的社會調查。
這些調查,不僅切實增進了人們對社會的瞭解和認知,影響了社會變革與改造,也推動了相關學科的成長,特別是新興社會科學的誕生。
因為現代社會調查在西方興起的時期,也正是社會科學的各門學科先後獨立、漸成“科學”的時期,不少社會學科的崛起,都同社會調查緊密關聯。實際上,社會調查不僅推動了社會科學的最初成長,後者反過來也促進了社會調查的發展,兩者可謂相輔相成。
《現代社會調查在中國的興起:1897—1937》,李章鵬著、西苑出版社出版
現代社會調查肇興於清末
在中國,現代社會調查肇興於清末,這個觀點由李章鵬在學術界首次明確提出,目前已成為學界的共識。
本書對這一觀點又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和深化,認定目前有明確資料證明國人最早的調查應為1871年黃寬對廣州附近流行病的調查,但形成潮流的現代調查始興於1897年起出現的物產(土產)調查,並強調物產調查也是國人所從事的最早一類社會調查。
現代社會調查肇興於清末觀點的提出,推翻了社會學界曾普遍認同的中國現代調查開始於1914年左右北京社會實進會有關人力車伕調查的陳説,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中國現代社會調查史,從而將清末社會調查整體性地提到學界面前。
研究現代社會調查歷史的學術意義
現代社會調查在中國肇興於晚清,活躍於民國,深受西方和日本的影響和啓發,也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和學術文化演進的歷史產物。在今天看來,研究現代社會調查在近代中國興起和最初發展的歷史,至少具有以下幾個層面的學術意義。
首先,清末民國社會調查所留存下來的調查資料、報告,是一種具有現代學術意義的特殊史料(其中,許多是包含問題意識的歷史數據),對於研究中國近現代史自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而這些調查所屬學科和所涉領域,調查主體的社會和學術背景以及調查目的均不盡一致,學術水平也參差不齊。要想有效利用這些調查資料進行歷史研究,有必要先對其進行整體分辨和甄別。這就決定了對清末民國社會調查進行系統、整體的研究,瞭解其中所藴含的問題意識很是必要。
其次,清末民國的社會調查是許多新興學科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調查,具有重要的學科史價值。在這方面,社會學、經濟學、宗教學、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心理學等學科史的研究,已較為關注此類調查,還有一些學科史(如教育學史等),則仍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閲讀近代中國不斷湧現的大量社會調查,不難發現其包括的範圍十分廣泛,像流行病學、地方病調查屬於醫學範疇,其與地方社會狀況和人羣的醫療健康衞生狀況密切相聯,在西方,流行病學調查被認為有效地推動了近現代社會調查的發展,而在中國,這方面的調查史,還缺乏深入紮實的考量;部分地質礦物調查與礦產、部分農學調查與農業緊密相聯,大體可歸入經濟調查中,其意義也有待勘定。
其三,在近代中國,無論政府機關、政黨政派,還是社會團體、學術機構,往往強調社會調查是認識社會、尋求解決中國積貧積弱問題的必要前提,甚至宣稱社會調查乃社會變革的有機組成部分。不管其社會實踐結果如何,瞭解這些主體如何調查,其所秉持的理論、所得結論與調查數據之間的真實關係,多少也能為探究清末新政、國民政府的施政,以及相關社會改良或改造提供一種獨特的視角或參照。
其四,現代社會調查方法自系統引入中國起,就開始面臨中國化問題。民國時期,許多調查專家憑藉豐富的調查經驗,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有的專家甚至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提高,並已開始在某種程度上昇華至“中國社會調查學”的自覺高度。這無疑是我們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調查學的寶貴遺產。
(本文根據《現代社會調查在中國的興起:1897—1937》的序言編輯而成。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