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讀君
來源:朗讀君語文(ID:langdu150)
媽媽,是這世界上最美的情話。
“我明明付出了全部的愛,為這個家‘做牛做馬’,怎麼還跟孩子‘反目成仇’,讓老公‘置之不理’了?”
一位媽媽的哭訴,讓萬千媽媽感同身受。
其實,越在意,越慌亂,越亂越錯。
心理學上的“瓦倫達效應”説的便是這個現象,指的是:
人為了達到一種目的,患得患失的心態。
換句話説,就是媽媽太過投入,總是想讓孩子和老公符合自己的心意,最終適得其反。
俗話説:“物極必反。”
孩子和爸爸,也都是獨立的個體,也希望有自己的成長空間。
這裏,為大家總結了5種,讓孩子和爸爸“難以喘息”的媽媽。
希望各位媽媽能明白,愛,不是束縛,而是一起成長!
第五名:“為家邋遢”的媽媽
“誰不想穿得漂漂亮亮,住得舒舒服服,誰願意像個‘黃臉婆’一樣生活?”“還不是為了這個家,想我年輕時候也是‘一枝花’呢!”“是啊,有了孩子,哪裏有時間捯飭自己。”
看着“孩子嫌棄媽媽穿着邋遢”的新聞,媽媽們紛紛吐露心聲。
其實,就像下面這位博主所説,媽媽不一定要打扮得多麼漂亮,起碼要乾乾淨淨。
而且,家裏如果亂糟糟的,孩子也會形成糟糕的審美觀,不注意自己的衣着和衞生。
而且孩子一旦養成這種壞習慣,就很難扭轉,也很影響孩子的社交,因為沒人喜歡髒兮兮的孩子。
俗話説:“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換句話説,透過穿着,體現生活。
很多媽媽,穿得邋遢,生活過得一團糟,看着身邊不順心的一切,脾氣越來越暴躁。
其實,先收拾好自己,才能打理好家庭。
光彩照人的媽媽,不僅自己心情愉悦,家庭也會井井有條。
邋里邋遢的媽媽,不僅自己滿是怒氣,家庭也會壓抑不堪。
建議媽媽們可以每週給自己一個“做自己”的時間段。
打扮得美美的出門,“任性”地給自己放個小假吧!
第四名:“為了你好”的媽媽
“還不都是為了你好。”
在孩子眼裏,這句話有十足的殺傷力,會讓孩子覺得壓抑和無奈。
其實,這句話暗藏的邏輯是:
如果你不聽我的,不按照我説的做,你就是不知好歹,就是錯的。
這是一種強勢的表達,並不是看起來那麼貼心地“為了你好”。
愛説這句話的媽媽,本質上是一個強勢的媽媽。
因為真正的“為了你好”,不是單方面的逼迫。
木木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個開口閉口“為了他好”的媽媽。
壓抑的木木,委屈的媽媽,無奈的爸爸,讓這個家越來越沉默。
木木的壓抑,來源於媽媽指揮式的教育方式,這讓他越來越叛逆,卻又不知如何發泄,只能沉迷於網絡世界。
媽媽的委屈,在於她的不順心,她總是希望老公和孩子都能聽她的,畢竟她是“為了大家好”。
爸爸的無奈,在於他的無作為,看着妻子“趾高氣昂”,在家裏“指點江山”,他勸説無果後,只能作罷。
明明都付出了,卻適得其反,一家人元氣大傷。
俗話説:“禍從口出。”
木木媽媽的不如意,大多是因為她的表達方式有問題。
而木木沉迷網絡,是因為他在遊戲中找到了自由的感覺,就像在密室裏找到了一個通風口。
對他來説,遊戲是救命用的。
如果媽媽能改變自己的表達方式,那遊戲就不再是木木的全部了。
放手,也是一種愛的表達。
如果真的為孩子好,就要學會適當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想法。
第三名:“眉頭緊鎖”的媽媽
樂樂小小年紀便總愛皺眉,家裏人很是不解。
有天,樂樂又皺着眉頭,叫姥姥看:
“姥姥,你快看,我是不是超級像媽媽,她就這樣皺眉的。”
姥姥愣了一下,連忙問:
“樂樂,你為什麼要模仿媽媽這樣的表情?”
“因為媽媽對着我的時候,就總是這樣呀,她都不笑,就是皺眉,是不是我太差勁了呀?”樂樂回答道,又順勢眉頭緊鎖。
心理學説,皺眉一般表示反感、排斥。
尤其是在説話時皺眉,表達的是一種不滿的情緒。
孩子雖然沒學習心理學,卻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媽媽的表情,猜測媽媽的心情。
很多媽媽,為了能“鎮得住”孩子,都會先在表情上就“強勢”起來。
然而,當孩子看到媽媽眉頭緊鎖,只會感覺到害怕和不認同。
他們會覺得是因為自己沒做好,才讓媽媽一直皺眉,會在心裏不斷懷疑自己。
久而久之,孩子便會不敢表達,生怕説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
其實,媽媽們可以多給孩子點笑容,媽媽笑的時候,孩子也會更加放鬆。
媽媽要學會恩威並施,只讓孩子害怕,會讓孩子疏遠你。
不要面對任何事,都先眉頭緊鎖。
第二名:“單曲循環”的媽媽
這世上,一定沒有比媽媽更專心的人了。
無論你多大,只要回家,媽媽嘴裏的嘮叨就會變成“單曲循環”。
就像《常回家看看》裏唱的:“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
每個媽媽的嘮叨可能各有千秋,但這幾句詞,你一定“百聽不厭”:
“你看看你、快起牀了、還不吃飯、愛吃不吃、啥也不行、趕緊睡覺……”
如果從小就單曲循環到長大,那隻能用“噩夢”兩個字來形容。
有位知乎網友曾分享過:有一個愛嘮叨的媽媽是什麼感受?
這位網友貼心地為媽媽的嘮叨分了類,也是頗有見解。
可以看到,這位網友在媽媽的嘮叨下,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暴力傾向。
媽媽的過度嘮叨,會讓家裏變成一個負能量聚集地。
孩子在家,靠耳塞續命;老公一聽,轉身就走。
這時的媽媽,一定很心碎,但這份心碎,卻只能自己承擔,就好像“好心辦壞事”一樣。
其實只要稍微改變,孩子就能明白媽媽良苦用心,懂得珍惜媽媽的愛意。
媽媽們,多給孩子一些信任吧,他們終會長大,也將離家遠行。
一味地嘮叨只會讓孩子想要逃走。
嘮叨是最“不划算”的事情,是最傷感情的事情。
第一名:“抱怨爸爸”的媽媽
“媽媽,你這麼嫌棄爸爸,當初為什麼要嫁給他呀?”“是啊,為什麼要嫁給眼前這個人呢?當初,覺得他踏實,雖然沒那麼有錢,但是對我好。”
媽媽晃着神,腦海裏浮現出夫妻二人的點點滴滴。
“圖他踏實,也知道他的條件,這麼多年,他也勤勤懇懇的,怎麼我就天天抱怨他呢?”
開始的笑臉被冷眼代替,最初的愛意在時光沙漏裏支離破碎。
看着眼前的孩子,小婉媽媽只覺羞愧,自己一頓抱怨,孩子戰戰兢兢,老公沉默不語。
在抱怨聲里長大的孩子,以後可怎麼積極面對生活?
俗話説:“一個巴掌拍不響。”
任何問題都是需要雙方共同解決的。
就像網友在知乎的提問所説的那樣,可以看出,作為丈夫,他希望能一起解決問題。
但是因為妻子的情緒,他不知道要如何去做,才能讓家裏變得温馨和諧,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在這方面,大家可以多向張晉和蔡少芬夫婦學習。
在張晉事業稍有起色時,圍繞在他身邊的“彈幕”不是恭喜,而是滿屏的“軟飯男”。
面對外界的質疑,他們夫妻的感情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就像蔡少芬在節目中所説:
“我覺得是我不配他,因為他真的很好,很保護我。”
無論雙方誰有困難,對方都站在彼此的立場考慮。
其實,愛抱怨的媽媽,一方面是把抱怨當成排解憂愁的一個方式,一方面是沒有學會換位思考。
壓力誰都有,沒有誰比誰輕鬆,只不過是表現方式不同罷了。
家庭就像是壓力的混合場,不管多小的事情,都可能隨時被髮酵,演變成一場“家庭大戰”。
細細想去,真的有完全順心的夫妻嗎?
答案是否定的,甚至都不用説夫妻,很多人和爸爸媽媽也免不了有產生分歧的時候。
但更多的時候,是愛讓我們學會了包容,讓我們學會了換位思考。
就像金歧玟在《歲月神偷》中所唱:
“能夠握緊的就別放了,能夠擁抱的就別拉扯。”
只有家庭和睦,孩子才會樂觀開朗,成為自帶“治癒力”的小精靈。
結婚,不是為了爭吵,是為了共同貪戀這世間的美好。
希望各位媽媽能夠換位思考,多溝通,多包容。
也希望各位爸爸能多些體諒,安撫妻子的情緒,共同解決問題。
家,不是誰的家,是一家人都在、都愛的家。
媽媽,是這世界上最美的情話。沒有媽媽是不愛孩子的,只是愛孩子的方式不同。
但要想有好的親子關係,就要更加剋制自己,多加學習。
媽媽多一點笑容,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尊重;
孩子少一點壓抑,少一點焦慮,少一點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