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孩子多,父母往往難以一碗水端平。他(她)們最寵愛的往往是最小的孩子。其中的原因,連父母本人都難以説清。按説,孩子都是父母親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應該厚此薄彼,但他(她)們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給予最小的孩子最多的愛。但當把父母的角色換成師傅,卻會出現相反的結果。師傅往往會偏袒大徒弟,而冷落小徒弟。師傅會把大徒弟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將一身所學全部傳授,而對小徒弟,師傅往往只教些皮毛勉強餬口。然而,無論是父母還是師傅都沒有預知的能力,有時父母所疼愛的最小的孩子卻不是最孝順的,而師傅最偏袒的大徒弟,也不一定是最值得信任的。最可怕的是,父母偏偏與最小的孩子產生矛盾,師傅與最信任的大徒弟反目成仇。
民國一家人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可以説是北京城極其混亂的時期,甚至有些老人大罵“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還不如以前有皇上的日子了”。此時還流傳着一句話“荒年餓不死手藝人”,所以很多十二三歲的孩子為了將來能混口飯吃。朋友拖朋友,親戚拉親戚,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幾十年不見的朋友,也通了氣,都希望託人能學一門手藝。張天賦就是拖親戚的關係,從山東濟南揹着鋪蓋一路來到京師,投靠當時的李記裁縫鋪做學徒。
因為親戚的關係,張天賦的師傅李德茂也是盡心盡力教他。張天賦確實如他的名字一樣,有很高的天賦,師傅演示一遍之後,他可以照葫蘆畫瓢做得八九不離十。這可不是一般學徒能做到。很多學徒甚至學了三年卻沒有摸過剪子,就是因為技術不行。因為,他們只能縫而不能裁。作為學徒,縫衣服容易,而裁衣服相當難。大部分學徒在三年零一節出師之後若干年,達到一定技術才能拿剪子。過去的師傅與行業對學徒要求極其嚴厲,沒達到一定的水平,絕不能讓你做事。一是,怕你技術不到家,損壞了師傅的名聲;二是,怕你做不好事,受到僱主的責罵。同時,做砸了事也很難在這一行再混下去,那樣的話,多年的學徒生涯將白白浪費。
民國裁縫鋪
過去各行各業皆是如此,在飯鋪做學徒也是如此,那些領悟差又不努力的學徒,甚至一輩子只能給廚師打下手,永無出頭之日。因為,他們做不出讓師傅,讓顧客滿意的飯菜。更殘酷的是,過去戲班中的學徒忍受多年的折磨,但最終能成名成角卻寥寥無幾,大部分學徒最後淪為打雜的,或者跑龍套的,有的乾脆另謀出路。作為裁縫鋪的學徒,張天賦在各方面都讓師傅非常滿意。僅用一年的時間,張天賦已經能做簡單的衣服。也就在這一年,裁縫鋪多了一位學徒,名叫周滿倉,周滿倉比師兄張天賦小三歲,父母皆在荒年中相繼去世,也是通過親戚的關係才投靠到這裏做學徒。周滿倉知道父母雙亡,自己再不努力學會一門手藝,將來更走投無路。於是,他想跟着師傅李德茂全力以赴的學。
徒弟
然而,師傅李德茂把心思都放在了大徒弟張天賦的身上,而對小徒弟周滿倉卻是另一番態度。周滿倉在李記裁縫鋪幾個月的時間裏,只是燒火做飯,料理師傅與師哥的生活起居。師傅李德茂沒有提一句讓周滿倉跟着學裁縫的意思。早上,周滿倉要早早起牀為師傅與師哥買早餐,師傅與師哥起牀吃完早餐,往往一起出去攬活。此時,周滿倉急忙吃點剩下的早飯,將師傅與師哥的牀鋪收拾利索,再把院子打掃一遍。師傅與師哥收攬活回來之後,會到鋪上一起裁縫衣服,而周滿倉這時要為中午飯準備。周滿倉雖年齡不大,但對做飯並不陌生,因為過去在家裏,父母去地裏後,他經常負責在家做飯。一天三頓飯,除了早點是買的,中午晚上兩頓飯都需要周滿倉做。晚上,師傅與師哥回來吃完飯後,周滿倉才能上桌吃些剩菜剩飯,剩多了還能吃飽,剩少了只能餓一晚上的肚子,或者晚上多喝水填飽肚子。
飯鋪夥計
就這樣過了一年,師傅李德茂才讓小徒弟周滿倉跟着學些簡單的活計。有時,周滿倉還沒看仔細,就被命令去做飯。周滿倉看到師哥張天賦一天比一天技術嫺熟,而自己卻毫無門道,心裏不免有些不舒服。但他不敢有一絲的埋怨,更不敢心生恨意,因為他知道父母雙亡的他,不是師傅收留,將無家可歸。就在大徒弟做學徒的第三年,也是最後一年,李德茂將自己的絕學傳授於他。過去,裁縫一般分給四類:布衣、呢子衣、綢子衣、皮衣服。在這四種中,前三種,天賦異稟的張天賦已經駕輕就熟,輕車熟練,而最後一種是最難的,師傅還沒教他。李德茂對大徒弟張天賦這兩年的表現相當滿意。白天大徒弟幫助他裁縫衣服,晚上大徒弟又拿着報紙練習,所以在這兩年中進步神速。張天賦平時對師傅也是畢恭畢敬,唯命是從,師徒之間從沒有頂過嘴。對於李德茂來説,作為師傅,一生能遇到這樣的徒弟,可謂人生之大幸。最終,李德茂決心將裁縫皮衣服的絕學傳授給張天賦。
民國裁縫
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個決心,後來讓李德茂悔恨終生。裁縫皮衣服作為裁縫四類中最難的一類,可謂相當複雜。清朝時,越是品級高的官員,所穿的皮衣越是奢侈、珍貴、華麗。從所穿的皮大衣的料子就能看出此人的地位。然而這些從表面看似華麗漂亮的皮大衣卻非常難製作。因為,這些皮衣並不是整塊的皮子所製作的,需要一小塊一小塊的拼上去,同時必須講究嚴絲合縫,不能隨隨便便地拼,在拼的過程中,更要講究皮毛的長短,皮毛的紋路,還要根據紋路拼出一定的圖案。因此,如果師傅不細心傳授這項絕技,一般的裁縫很難學會,甚至有人一輩子也不會。但只要學會了這項絕技,將來在裁縫行業就不愁沒有飯碗。憑着張天賦的天賦,加上師傅的耐心傳授,他學得很快,只用半年的時間,就熟練地駕馭了這項絕技。三年零一節的學徒生涯中,張天賦在剩下的半年零一節的日子裏,已經能在裁縫這一行當獨當一面了。
穿着皮衣的大清內閣成員
就在這時,東堂鬍子隴海鐵路督辦家的管家突然登門造訪。管家告訴李德茂,“督辦想做一件水獺大衣。”當李德茂聽到這句話後,心裏暗想“這是一筆大買賣。”因為,水獺大衣絕不是普普通通的百姓能穿得起的。當時一條水獺的價格是一百塊大洋,而一百塊大洋是一個普通家庭幾年的生活開支。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管家又告訴李德茂“這件水獺大衣準備用四十條水獺。”李德茂的心裏粗略一算,大吃一驚,一件水獺大衣光材料費就有四千塊大洋。當時一座普通四合院的價格是二千塊大洋,一件水獺大衣抵得上兩座四合院。如此大活也是李德茂平生第一次,但他還是壯着膽子接了下來。但管家有一個要求:在做活期間,不能出督辦家一步。李德茂心知肚明,這是管家不放心,怕皮子被偷,這也在情理之中。
這就如同仁堂過去一些藥丸需要裹金箔,只用自家的女人,而不用外人。主要因為金箔是金子打造而成,怕外人偷拿。李德茂對這趟活,還是信心十足,因為現在他已有大徒弟張天賦作為助手,甚至徒弟的手藝不亞於師傅。就這樣,師徒倆開始了一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密切的合作。因為,材料之昂貴,主人要求之高,容不得師徒有半點馬虎。在督辦家,除了吃飯、方便、睡覺,兩人不敢有絲毫懈怠。師徒倆經過過去三年多的合作與磨合,可謂心有靈犀,做起活計得心應手,默契的兩人好似一人一般。
水獺
師徒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將一件奢侈華麗的水獺皮衣交到主人的手上。督辦對師徒倆僅用一個月所完成的作品相當滿意,大加稱讚師徒手藝之高,速度之快。更讓師徒倆驚喜的是,督辦慷慨地拿出了一千大洋作為酬勞。過去,師徒倆還真沒想到過一千大洋能擺在自己面前。然而,就因為這一千塊大洋,師徒倆卻走上了分道揚鑣、反目成仇的地步。一千塊大洋擺在師徒倆面前,如何分卻成了難題。如果,徒弟張天賦還沒出師,問題就簡單了。師傅李德茂拿出幾塊,十幾塊意思一下就可以了,但張天賦在進督辦家時已經過了三年零一節的學徒生涯。那樣,師傅李德茂就必須按照工資支付給徒弟張天賦。
同時,張天賦自認為自己在這次工作中的工作量並不比師傅少,手藝也不比師傅差。他自然不滿足於只拿工資。張天賦心裏有着自己的盤算,但並沒有主動向師傅表露,而是師傅主動找到了他。李德茂和婉地對張天賦説道,“天賦,你看,我們這李記裁縫鋪面這麼小,我一直想擴大鋪面,但因資金不足,未能如願,現在,我想用這筆錢擴大咱們的鋪面,你看怎麼樣?”張天茂聽到師傅這話,臉色大變,但嘴上卻説,“擴大鋪面,用不了那麼多錢吧!”李德茂接話道:“咱的鋪面越大,攬的活就越多,生意越好,錢來得就越多越快啊!”張天茂心裏硬氣,嘴上還是平和地説道:“活多,人少,也幹不過來啊!”李德茂早已想到徒弟會説這話,他緊跟着回道:“咱先把周滿倉培養起來,再招幾個學徒呀。”
師傅
到底薑還是老的辣。張天賦雖天賦異稟,手藝不輸師傅,但閲歷與心計遠不如師傅。最終,張天賦匱乏的心計與語言已經無法與師傅再爭辯下去。他直接跪在師傅面前,急促地説了一句“師傅,我要出去單幹。”李德茂聽到這話,頓時腦袋嗡嗡直響,他不敢想象自己一手栽培的徒弟竟然説出這樣的話。時間似乎停止在此刻,空氣如凝聚了一般,師傅倆,一個呆呆地站在那裏,一個低頭跪在那裏。就這樣,靜止了幾分鐘後,李德茂甩手而去,張天賦仍低頭跪在那裏。不一會,李德茂拿着一個沉甸甸的小包袱扔在了張天賦的面前,怒氣沖天隨口噴出一個字“滾”。包袱落地的一剎那,張天賦聽出裏面裝的是大洋。
那一天,張天茂也不知怎樣拿着包袱走出了已經生活了三年多的李記裁縫鋪。他對裁縫鋪與師傅不能説沒有感情,但他不想一直這樣做徒弟,一直位居師傅之下。他要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只知道自己走後不久,李記裁縫鋪關了門,但不知師傅被他氣得一病不起。師傅病重期間,二徒弟周滿倉盡心盡力地照顧,師傅後悔當初未能一碗水端平,但為時已晚。周滿倉送走師傅後,踏上了革命的道路,而張天賦卻走上了不歸路。師兄弟相見時,已成戰場上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