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生活中,你遇到過“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嗎?他們下意識地迎合、取悦別人,不斷地委屈自己,卻依然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很可憐。
我的一位表親,家裏孩子是出了名的懂事、乖巧。可是,上次我去他家做客,卻卻從孩子身上發現“討好型人格”的影子。因為,做客期間有孩子去他們家玩,臨走的時候,表達了想要借玩具車玩兩天的請求。我作為旁觀者,看得出來親戚家的孩子是捨不得的,但是孩子猶豫了半天,還是自願把玩具借出去了......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長大容易吃虧受氣“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他們對外給人的印象是,能夠捨己為人的。當別人有需求,他們可以隨時站出來幫助;當別人對他不滿時,他也總是會第一時間進行自我反省,包容別人的無理。所以,“討好型人格”在生活中,不會主動給周圍人帶來太多麻煩,但是因為太懂事,太為他人着想,總是容易委屈自己。
比如,遇到別人借心愛的物品,他們明明是心裏不願意的,但是卻不好意思拒絕,然後偽裝自己的不開心,然後同意別人的請求。不過,孩子這樣做,沒有底線,委屈自己不説,別人還不知道他的真實心意,可能對他的犧牲並不領情,孩子只會不斷地吃虧、受氣。
▶為什麼孩子會形成“討好型人格”?説起“討好型人格”,大家都會覺得,這是一種非常令人窒息的人格,罔顧自己正常的需求,去成全別人。可是,孩子小小年紀,正式無法無天的年紀,怎麼會形成這樣的人格呢?
①孩子身邊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受到影響潛移默化形成的“討好型人格”是後天形成的一種人格,最有可能是受周圍人的影響。例如,在有些家庭裏,父母就是“討好型人格”,對於周圍人的請求,完全不會拒絕,還教育孩子也去迎合別人,比如“不要小氣,東西就借給某某吧,不然人家不跟你玩了”等等。
如果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周圍就有他信任的人教導他,要犧牲自我的利益,去成全他人,哪怕是違背自己的心願也在所不惜,漸漸地孩子就會把它當成行為處事的一種方法,成為“討好型人格”。
②撫養孩子的人太過強勢,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發展
在孩子小的時候,衣食住行都仰仗撫養者的照顧,所以撫養者的態度,決定着孩子用什麼樣的方式,和這個世界相處。如果孩子的撫養者太過強勢,總是要把孩子的一切牢牢握在手中,要求孩子做到絕對的服從,孩子習慣了壓抑自己的需求、想法,就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就像熱播電視劇裏《小歡喜》中的單身母親宋倩和女兒喬英子日常的相處,母親要求女兒聽話考本地的大學,孩子卻想要考外地,因為母親過於強勢,女兒也是步步服從。雖然,喬英子最後反抗,但是也是因為精神壓力過大,出現心理問題。可見,撫養孩子的人太過強勢,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發展。
③孩子沒有從父母那裏得到足夠的愛,沒有安全感
有專家認為,“討好型人格”的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原生家庭裏,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孩子天生是需要呵護和照顧,來確定周圍的環境是安全的,可以任意探索的。當孩子從小得到的愛很少時,孩子感覺到的就是,被拋棄、被否定,結果孩子就會用討好的方式,去獲得別人的認同,從而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有“討好型人格”,最好早點改掉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阻礙孩子成為真正的自我,日常生活也是委屈、壓抑的,所以父母一旦發現,就要幫孩子改掉:
①父母要儘可能地給孩子愛。父母只有給孩子確定的、不求回報的愛,孩子才不會對愛有匱乏的心理,也不會因為期盼愛,去討好別人。所以,父母條件允許的話,多陪陪孩子,親自撫養孩子,讓孩子重新獲得自尊和自信。
②給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意願。父母愛孩子,就要允許孩子成長為自由、快樂的模樣,讓他們成為理想中的自己。父母平時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儘量不要進行長期的高壓和專制,不要試圖干涉孩子的自由、掌握孩子的人生,讓孩子勇敢地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或者事説“不”。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是“討好型人格”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