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護升格,APP進入“去沉迷”時代

未成年人保護升格,APP進入“去沉迷”時代

王桂霞

“網信中國”公眾號5日發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關於《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提出,應用程序提供者應當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履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各項義務,嚴格落實未成年用户賬號實名註冊和登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用户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相關產品和服務。(相關報道見A12版)

國家網信辦的意見很明確,就是要求所有APP必須履行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社會責任,嚴格落實“去沉迷”規定,不得誘導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產品和服務。可見,監管部門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進一步升格,由之前強制推廣全面“防沉迷”系統,升格到如今的全面“去沉迷”模式,預示強監管的深入推進。APP開發商、平台運營商需認清形勢,及早加強整改工作,對經營模式進行改革,迎接APP“去沉迷”時代的到來。

據CNNIC的《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達到1.83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4.9%。當下智能手機已全面普及,社會各個領域均已網絡化、數字化,APP軟件功能多樣化、操作易上手,未成年人接觸和使用APP應用的機會非常大。然而,由於未成年人普遍缺乏自控力,容易沉迷於網絡之中,長時間玩遊戲、刷短視頻的現象很嚴重,衍生出一系列社會問題。

近年來,APP平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收集大量用户數據信息,從而對用户進行深度研究,聘請心理專家優化產品,深入激發和挖掘消費需求,並採取各種誘導手段,對用户實施深度捆綁,引誘其使用更長時間,以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諸如手遊、短視頻、直播等均是如此,連成年人都難以控制住慾望,經常陷入沉迷狀態,一玩就是幾個小時,被誘導充值、打賞、購物等,更何況是不諳世事的未成年人。

僅靠未成年人發揮自律性,主動去抵禦APP誘惑,一點也不現實。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控制,但需要一直盯着孩子,也很困難,還容易反彈。此前,為徹底落實遊戲防沉迷措施,監管部門發佈“史上最嚴”的“830新政”,給遊戲平台戴上了“緊箍咒”,獲得非常好的成效。調查數據顯示,在“830新政”落地後,未成年人網絡娛樂行為中,電子遊戲佔比已降至第五,僅有不足三成用户;有四成家長顯著感知孩子游戲時間變短,85.8%的未成年人曾被防沉迷限制。

因此,為了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全面防止沉迷網絡,需要從根源入手,由被動防禦變主動改革,強化APP平台的主體責任,全面推動APP“去沉迷”,改變唯流量是舉、唯商業利益是舉的經營模式。商家要站在維護國家利益和促進未成年人健康發展的高度看待此項規定,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改變商業模式,儘快對產品和服務“去沉迷”,探索符合法律和社會道德的具有正向促進作用的經營模式。

漫畫/陳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3 字。

轉載請註明: 未成年人保護升格,APP進入“去沉迷”時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