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欄
的
話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為回顧黨的百年曆程中上海醫療衞生事業發展,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和文匯報聯合開設“申康黨委系統醫務專家口述歷史”專欄,進一步挖掘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展現一代代醫務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賡續光榮傳統,踐行醫者使命,鋭意進取、砥礪前行的精神風貌,繪就一幅幅黨旗在市級醫院一線高高飄揚的動人畫卷。
口述人:陳建平(原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
“申康”,兩個字很好詮釋了醫療衞生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申”是上海的簡稱,“康”表明這項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老百姓的健康福祉。
從2002年申康投資有限公司組建,到2005年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成立,“申康”見證了上海在全國公立醫院改革進程中奮楫者先的辛路歷程。
誕生於世紀之交、引領醫改潮頭的申康本身,已成為上海衞生事業改革發展歷程裏一個絕對繞不開的縮影。
誕生於“老百姓的迫切之需”
要説“申康”是如何誕生,得回溯到十多年前,處在世紀之交的上海,在經歷了“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後,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而與此同時,上海市級醫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百姓的抱怨屢見不鮮。老百姓説:“説起來這些都是大城市的大醫院,走進去卻房子破、設施舊,看病像到了‘小菜場’……”
我當時任衞生局副局長,分管基建。根據市領導批示要求,我組織有關單位做了一個專題調研,調研下來情況確實糟糕。
市級醫院的面貌確實到了迫切需要花大力氣改變的地步了。
根據初步測算,完成第一輪改造需要60個億。改造費用巨大,錢從哪來?
市領導給衞生系統出了一個題目: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城市建設領域的許多重點工程,包括黃浦江大橋、城市快速路網等,都是通過在投融資方面改革創新、大膽突破,有效解決了“錢從哪裏來”的問題,醫療衞生領域能否借鑑這些經驗?
2002年3月,上海申康投資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申康投資公司在管理模式上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首任理事長由市政府分管衞生工作的副秘書長王榮華擔任,常務副理事長由市衞生局委派,副理事長由市國資辦委派,理事則由市計委、市財政局、市醫保局,以及市國資公司、市衞資公司這兩家出資公司委派。理事會任命我兼任申康投資公司總經理。
申康投資公司成立之際,市財政先給出12個億的投入,外加1個億的貼息貸款,第一輪改造任務就此啓動。
2002年以來,申康共建設了86個市級醫院基本建設項目,新建建築面積418萬平方米,完成總投資313億元。
“市級醫院基本建設舊貌換新顏”入選改革開放30週年健康上海十大成果。上海衞生事業投融資改革的探索,市級醫院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為老百姓改善了就醫的環境和條件,為醫院夯實了跨越式發展的堅實基礎,其成效遠遠超出了預期的目標。
引領衞生改革全國先河
如今的“申康”包含着“兩塊牌子”——申康投資有限公司和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如此設計,繞不開“管、辦分離”這件事。
2003年,“非典”突如其來,疫情得到控制後,學界對公共衞生體系與醫療服務公平性等問題的熱議與思考沒有結束。
有學者認為,醫改過多借鑑照搬了國資國企改革的經驗,以市場化為導向,使公立醫院變成了逐利者。
而從深層次看,同具體措施和方法相比,醫療衞生系統長期實行“管辦合一”模式引發的弊端更不容忽視。
衞生行政部門如果既“辦醫院”又“管醫院”,不僅會導致責任主體模糊、“管辦不分”,還會削弱其公共管理職能,帶來監管缺位、執法不嚴等一系列問題,難以為醫改持續深入推進提供有力保障。
SARS後的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上海決定更進一步——探索“管辦分離”,為全國醫改探路。
2005年4月,市政府正式印發《關於推進本市市級醫療機構管辦分離的改革方案》。
同年9月9日,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正式成立;原來的申康投資公司繼續保留,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就這樣,作為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省級層面公立醫院“管辦分離”在上海率先落地,在全國首開先河。
此後,申康首創的“院長績效考核”“醫院精細化管理”“醫聯工程”等實踐經驗,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而這一整套改革制度其實有一條主線。
就在申康中心成立之初,我們與交通大學的專家一起開展課題研究,梳理了老百姓看病就醫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改善服務、提高質量、控制費用、便民利民”的“十六字方針”,先後推出急診綠色通道、便民服務中心、一站式付費、日間手術和日間化療、多學科整合門診、預約就診等一系列便民舉措。
這“十六字方針”已成為申康中心和市級醫院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各項便民舉措持續豐富和優化——醫院流程佈局更合理了,看病檢查拿藥減少排隊了;看病預約途徑多了,等待時間短了。
市級醫院發展和服務邁上新台階
截至2018年,申康中心投資建設管理運營28家市級醫院,另合作建設10家三級醫院,包括6家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在滬委管醫院、3家海軍軍醫大學(原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醫院和中福會國際和平婦嬰保健院。
從統計數據上看,上海市級醫院成為上海醫療衞生系統當仁不讓的主力軍。
説到“主力軍”,還不得不提我們的一位重量級新成員——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
2015年,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申康中心、錦江集團、上海電氣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的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正式開業試運行,這是申康集團最年輕的成員。
上海“十年磨一劍”,成功引進質子重離子系統設備,建成了全球第一家質子重離子醫院,讓中國患者能享受國際尖端治癌技術。
縱向比較,從醫療費用指標看,2005年以來,市級醫院的門急診均次費、出院均次費年均增幅不到4%,與上海同期CPI增幅接近、遠低於經濟增速,凸顯上海市級醫院的公益性。
從內涵發展指標看,從2005年到2017年,市級醫院獲得的國家級項目和縱向科研經費年均增長15.6%和17.0%;與2013年相比,2017年市級醫院高難度病例數量增加了79%,三四級手術數量增加了95%,市級醫院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如果我們把上海市級醫院的指標,同全國2060家三級醫院的情況作橫向對比,上海市級醫院的效率指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正因如此,在綜合考慮醫療質量、價格等方面因素後,全國各地的患者更願意到上海市級醫院來就醫,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上海醫療服務的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