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一邊要"避免衝突"一邊卻攻擊中國,美國耍起"兩面派"

海外網評:一邊要"避免衝突"一邊卻攻擊中國,美國耍起"兩面派"

7月27日,美國防長奧斯汀(前排右)在新加坡訪問。(圖片來源:美聯社)

在天津,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剛剛提出要為避免中美衝突而“設護欄”,另一邊,美國政府卻派高官在亞洲頻頻抹黑中國、激化對抗。幾乎在舍曼訪問亞洲多國的同時,美國防長奧斯汀與國務卿布林肯分別對新加坡、越南、菲律賓與印度、科威特進行訪問。據彭博社報道,奧斯汀7月27日在新加坡發表演講時向中國發起了攻擊,聲稱“當美國利益受到威脅時,我們將不會退縮”。據美國之音報道,布林肯首訪印度“討論抗衡中國”等議題。美國高官訪問其他國家,話題總是“繞不開”中國。

自今年1月拜登就任總統以來,有分析人士認為拜登政府對東南亞的重視不夠。比如,布林肯每月都會對歐洲進行一次訪問,但對東南亞的訪問次數則為零;奧斯汀曾計劃6月訪問新加坡,但因新加坡疫情而被迫推遲。華盛頓發展與東南亞乃至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無可厚非,但美國高官在訪問過程中動輒拿中國説事,就讓人不得不懷疑其用心之險惡。美國廣播公司(ABC)7月27日刊文,將拜登政府高官近期對亞洲的頻訪形容為籃球比賽中的“全場緊逼”戰術,即在對方的半場就開始實施人盯人,向對手全力施壓的防守戰術,“全場緊逼”的對象就是中國。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認為,從舍曼到奧斯汀再到布林肯,美國政府高官的亞洲之行體現出拜登政府的戰略聚焦在亞太地區。美國試圖在亞太地區打造不同層級的盟友關係,並着力修補和鞏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所謂主導地位。然而,不論是舍曼、奧斯汀,還是布林肯,他們對中國周邊國家訪問的目的並非是幫助解決這些國家自身面臨的問題,而是為了挑撥這些國家與中國的關係,足見其自私自利。美國這樣的亞太政策最終只會走向失敗。

拿奧斯汀此訪來説,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分析認為,這是奧斯汀擔任防長以來首次訪問東南亞國家,此行旨在這一地區尋求更廣泛的“反華聯盟”。李海東表示,奧斯汀在新加坡演講的核心就是鼓吹“中國威脅論”,借南海問題挑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進而達到削弱中國影響力的目的。然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有廣泛和深刻的共同利益,且雙方都有意共同推進南海問題的解決,奧斯汀的挑撥言論難有太多實質作用。

在天津,舍曼所謂“為避免中美衝突‘設護欄’”“美方不想遏制中國”等表態言猶在耳,一轉身,美國高官就耍起了“兩面派”,這難道是美方的“誠意”嗎?這再次證明,美方對華“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實質上就是遏制打壓中國的“障眼法”。美方有求於中國時,就要求合作;在自以為有優勢的領域,就動輒脱鈎斷供、封鎖制裁;為了遏制中國,衝突對抗也在所不惜。對抗遏制是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

李海東表示,在美國看來,維護自身實力和領導力是最為重要的,但由於美國綜合實力的相對下降,所以需要盟友配合支持共同遏制中國。舍曼在訪華期間確實提及“美方無意限制中國的發展,也不想遏制中國,樂見中國實現發展”,但這實際上主要不是説給中國聽的,而是為了安撫其亞太盟友,讓盟友們放心美國不會挑起與中國的衝突,也不會強迫盟友“選邊站”,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以最小成本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

在中美天津會談上,中方已經為中美關係畫下了紅線,明確提出了“三條底線”“兩份清單”的要求。説兩句漂亮話糊弄不了世界,美方需拿出改善中美關係的真正誠意和行動。(海外網評論員)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3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外網評:一邊要"避免衝突"一邊卻攻擊中國,美國耍起"兩面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