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原創稿
編者按
當代中國正經歷着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着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如何加快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與創新發展?人民網《中國之治》推出“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系列解讀,邀請多位專家探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之路。本期嘉賓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楊典。
起於內外交困之境
中國社會學具有鮮明時代性與本土性
1895年,嚴復發表《原強》一文,首次介紹了斯賓塞及其《羣學》。文章發表於甲午海戰之後,嚴復所面臨的是內外交困、東西雜糅的歷史情境。羣學成為他面對時代困局的解答。
“嚴復將社會學與救亡圖存的時代背景緊密聯繫,認為社會學是一種可以用來有意識地改造社會、推進中國社會現代化的工具。”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楊典接受人民網採訪時指出。
自此以後,中國社會學持續發展,時代性、本土性更加明顯。以經濟社會學為例,中國社會學者基於中國經驗提出了諸多中國特色理論觀點,如關係產權、佔有制度、混合所有制、勞動過程、關係社會學等理論,揭示了中國經濟社會微觀運作的複雜現實和底層邏輯,對構建中國特色經濟社會學基礎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社會學的一般知識體系做出了補充。
在楊典看來,中國社會學在發展過程中體現出兩大鮮明特色:一是始終緊扣中國社會發展和轉型的重大現實問題,回答“時代之問”。“社會學家立足中國社會具體問題,將社會學知識應用到中國社會研究中,產生了諸多研究成果。費孝通便代表了中國社會學家的典型形象。他始終堅持‘志在富民’的現實追求和‘文化自覺’的理論關懷。”楊典介紹説。
二是始終立足本土實踐,創造性地吸納西方社會學的先進元素,積極進行社會學本土化。“在吳文藻倡導‘社會學本土化’之前,章太炎就將社會學看作是詮釋‘本土經驗’的工具。而費孝通等人更是遵循吳文藻指出的學問道路,通過‘從實求知’的實地研究切實地推進了貼近實際的社會學知識生產。”楊典表示。
立足中國社會“真問題”
基於中國經驗自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學
面對劇烈的近現代社會轉型,中國知識分子不斷探求“中國向何處去”的可能道路,尋找理想的社會變革模式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運作理念。中國社會學者自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學,基於中國經驗提出了諸多中國特色理論觀點,取得了一系列優秀研究成果。
“這些成果實現了對於西方社會學的補充、推進或超越。對中國社會轉型各個領域的現象都有解釋力,對理解其它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借鑑意義。”楊典指出。
在這個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中國社會學者將學術研究與當下的時代任務緊密結合,研究中國社會的“真問題”。
“與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不同,西方哲學社會科學建立於西方社會的經驗基礎之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時代性,本質上帶有強烈的相對性、情境性和意識形態性,是基於西方當時、當地社會現實和研究者立場提出的‘地方性知識’,並不能提供普遍適用其它國家的確定性解釋。”楊典指出。
因此,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能照搬硬套西方理論,而應樹立起充分的反思性與主體性。
“歷史和現實都有力表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具有基礎性意義。”楊典表示。
積極研究“中國與世界”
形成中國社會學建設新格局
展望未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學需要繼承社會學先賢的優良傳統,需要更加理解國情、拓展視野,形成面向全球知識共同體、面向縱貫歷史、面向新時代的中國社會學建設新格局。
在楊典看來,首先要進一步強化中國特色社會學建設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社會學是現代化之學,文、史、哲、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都可以在前現代社會產生,只有社會學產生於19世紀的西歐,並於20世紀在美國發揚光大。”楊典指出,“因此,社會學應充分利用在研究人類社會現代化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經驗和特長,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指標體系和實現路徑的研究。”
其次,要放眼全球,拓寬視野,積極研究“中國與世界”。在全球化發生深刻變革的今天,加強對歐美國家的歷史和現實的研究可以幫助中國社會學者更加深刻地認識西方社會學所紮根的社會土壤,更深刻地理解和貼切地運用外來知識,以此為我國的對外政策提供更有效的智識來源。
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台。“在‘一帶一路’等戰略推進過程中,中國社會學者也理應發揮積極作用,深入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社會和人民,為中國走向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精準的政策支持和理論支撐。”楊典指出,“在國際比較中凸顯中國社會的特色、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從而提升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信心、定力和能力。”
第三是培養歷史感,拓展社會學研究的歷史維度。在楊典看來,中國社會學的研究目光要積極向歷史領域擴展,推動跨學科合作,借鑑相關學科的已有成果並結合本學科的獨特視角對中國社會進行細緻貫通的研究。
第四是緊扣“為人民做學問”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現實問題。社會學人應密切關注如何從社會建設和民生角度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立足實際、借鑑國外,縱觀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展望未來。“社會學研究者應當鋭意進取、開拓創新,心懷‘國之大者’,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作出獨特貢獻。”楊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