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新能源的東風,蔚來、理想、小鵬交付量不斷創出新高;比亞迪月銷攻破11萬輛大關;豐田、本田更是憑藉早期入局混動的優勢及技術實力,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而同樣作為日系品牌的東風日產,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不僅沒有乘上新能源的東風,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現在的東風日產,在傳統汽車領域,也開始走低,讓人擔憂這個19年的合資車企,會走向何方。
根據東風集團公佈銷量數據顯示,今年1-5月,東風集團股份累計銷量為99.32萬輛,同比下滑16.68%。其中,東風日產銷量(含啓辰,下同)僅為37.29萬輛,同比下滑14.07%;與此同時,東風日產對東風集團股份的銷量貢獻也出現了明顯下滑。面對多重內外挑戰,東風日產對東風集團股份的銷量貢獻佔比,已經降至近五年以來最低值。2017年至今,東風日產對東風集團股份的銷量貢獻佔比分別為38.09%、42.2%、43.55%、41.82%、38.45%和37.55%(今年1~5月)。
令人擔憂的是,東風日產銷量也連續五年出現下滑,曾經日系車的標杆,為何開始走下坡路?
核心產品銷量大減
提到東風日產,軒逸是無法繞開的。因為就是這樣一款A級轎車,能夠為東風日產貢獻近半壁江山的銷量數據。可該車銷量已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當然,不能説與疫情毫無關係)。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簡稱“乘聯會”)公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軒逸累計銷量僅為16.15萬輛,同比下滑23.03%,月均銷量3.23萬輛。
要知道,即便是疫情對東風日產影響最嚴重的2020年,其月均銷量還實現了4.5萬輛的水平。2021年,軒逸銷量達到51萬輛。但今年5月,軒逸銷量跌幅已超過三成。
此外,軒逸在轎車市場中的地位,也是顫顫巍巍,已經無法穩坐國內轎車市場第一的頭把交椅,今年3月,其排名更是跌至第三。面對國內新能源汽車搶奪A級市場和出行領域,以及更強的品牌開始下探,軒逸的舒適區變成了紅海,怎能不讓東風日產份額縮減。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以前人們認為軒逸省油且舒適,但現在國內混動和純電產品在節油和舒適性上,都不比軒逸差。比亞迪的秦,吉利的星瑞、帝豪L混動、長安UNI-V等,要空間有空間,要節油能節油,且舒適性也不比“沙發廠”差多少。
因此,當網約車越來越多的變成綠牌車,東風日產會變得更難受。
事實上,除了軒逸,東風日產也並非沒有可以“抗事兒”的車型。
比如奇駿,在過去幾年,奇駿也曾是中國SUV市場中排得上名的車型,且常年遊弋於中國SUV的TOP10榜單,銷量過萬算是及格,月銷破2萬更是家常便飯。然而,在中國SUV榜單中,第一頁已經再也看不到奇駿了。自從搭載三缸機之後,奇駿不僅與“萬輛俱樂部”完全沒有了關係,如今月均銷量更是跌至了千輛水平。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5月,奇駿累計銷量僅為5310輛,同比大跌89.37%。雖然重新復產老奇駿,但似乎消費者也不買賬。看來即便是非常善於營銷的東風日產,也有些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淒涼。
不過,筆者認為,被踢出萬輛俱樂部,除了三缸的因素,換代奇駿與中國品牌差距越來越大的內飾和智能化水平,以及後者的迅猛發展,可能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角色隊員”不給力
現階段,東風日產只剩下逍客和天籟還能撐一下門面,但同樣正遭受很大挑戰。
逍客銷量表現雖然跟軒逸無法相提並論,但也是月銷萬輛的存在。今年1月,其銷量還一度突破2萬輛。不過,到了4、5月,逍客銷量跌出9000輛大關。1-5月,該車累計銷量為5.92萬輛,同比下滑10.28%。
相比之下,天籟在與雅閣、凱美瑞的競爭中,已經失去了蹤影。至於樓蘭、勁客、藍鳥,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
當然,作為國際汽車巨頭,日產顯然不會在產品層面認輸,去年年底,東風日產發佈了Zero Emission日產純電和e-POWER兩大電驅技術,並推出了東風日產e-POWER中國首款車型。
作為將燃油、電池結合的增程式電動技術,東風日產對e-POWER這款車寄予了厚望。搭載e-POWER的汽車,自2016年在日本上市以來,累計銷售超50萬輛。儘管在日本市場頗受歡迎,但中國市場對e-POWER似乎並不買賬。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5月,e-POWER的累計銷量僅為10367輛,月均銷僅2000輛水平,且3-5月銷量均在千輛水平。
不難發現,東風日產的新能源汽車,很難與中國本土的產品相抗衡。當然不僅僅是日產,大眾在中國新能源市場也很難重拾昔日的地位。
6月18日,東風日產旗下純電緊湊型SUV——Ariya開啓盲訂,但這款電動車能否被消費者和市場接受,扭轉日產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弱勢局面,還有待驗證。低估中國消費者對三缸機的敵意,產品戰略失誤;過度依賴軒逸一款A級車,幻想在紅海中永生;品牌升級與銷量不斷地妥協。一旦面臨市場下行、需求萎縮,消費者可能就會很快拋棄弱勢品牌。
那麼,除了產品層面,你認為東風日產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解決?我們下期見。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